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创业文山·奋斗最美|段华波:让乡货“触网”出山又出圈
发布时间:2024-11-13 15:50:31
今天推出《段华波:让乡货“触网”出山又出圈》。
“这就是我们的铁厂腊肉,是农户自己饲养的土猪肉。有人奔着我们的口碑来,有人奔着我们的服务来,有人奔着人情来,也有人奔着我们的价格来,我们只奔着专业、服务、品质、口碑为你而来……”
这位用浓厚的麻栗坡县铁厂口音向直播间的观众介绍腊肉产品的中年男子,是麻栗坡县铁厂乡龙路村的党总支书记段华波,今年49岁。直播间里人气很旺,各式各样的问题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飞速滚动。段华波对直播的技巧和话术颇为熟稔,这已经是他直播推销腊肉的第四个年头了,也是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的第六年。
2012年,在外务工的段华波回到家乡自主创业,主要从事腊肉、中药材的销售等。2017年,进入村委会任职的段华波决定在村里发展腊肉产业,带动群众一起增收致富。
“以前的销售方式是靠人际关系卖给亲戚朋友、熟人,每年卖出4000斤至5000斤。”段华波说,当时的腊肉产业发展还算顺利,但无论是产量还是效益都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明明家乡的腊肉品质好、口味佳,为什么走进大城市就那么难?
原来,农村在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匮乏的宣传资源难以打出名气,使得以腊肉为代表的农产品销售难、销量少、利润低,这是段华波和龙路村群众面临的困境,也同样是很多其他农村产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酒香味虽足,但巷子实在太深了!
2018年,段华波在龙路村成立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龙路代办点。电商平台“直产直销”的优势,让龙路村的中草药、早甜桃等农特产品突破了传统销售渠道限制。段华波茅塞顿开,于是,他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宣传售卖腊肉,自学抖音拍摄本地农产品扩大宣传,甚至改造出一个直播间,果断转型成了一个“村播”,开始通过抖音等平台推销腊肉。
此时的他45岁,对于这个年纪的中年人而言,互联网、短视频、直播带货等事物都是新鲜玩意儿,段华波也有过畏难退缩的情绪,但他最终坚持了下来,还主动报名参加了麻栗坡县举办的农村电商直播培训。
村播模式是电商进村的新形态,它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农产品的销售困境,跳过了几乎所有分薄利润的中间环节,让农民直接面对消费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厂家直销”。
“刚开始觉得很难,我们农村人想做网络直播,啥也不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自己也在抖音、快手上售卖的腊肉得到客户的认可,越做感觉越顺畅。”段华波开心地说。
段华波的腊肉销量大增,线上销售额超过了100万元,还带动了周边群众烘烤腊肉。随后,段华波成立了华波家庭农场,搭建了腊肉烤房,不仅销售自己的家庭农场产品,还帮助村里群众进行销售,让龙路村的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平台的快车,展翅飞出了山窝窝。
“家庭农场推出4项联农带农机制,第一,为本村村民提供直播的场地、器材,教他们做直播、电商;第二是我们地方的农特产品,比如铁厂腊肉,我们收鲜肉和腊肉都高于在外村收购的价格,一般一公斤都要高于两元左右:第三是动员在家的农户都搞好养殖,比平时多养几头猪,我们统一收购;第四是我们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只要他们外出务工不能回来的,可以入股资金到家庭农场,保底分红,如果他们没养得过年猪,我们会低于市场价4元/公斤的价格卖给他们。”段华波开心地介绍。
今年以来,家庭农场带动该村313户群众进行种植养殖,并销售腊肉10万公斤,销售额达800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
“通过网络结识了全国各地的朋友,认识了更多的客户,我们的腊肉卖到了全国各地。”段华波满脸洋溢着自豪。
在段华波的带动下,许多在外务工的铁厂年轻人也凭着互联网的传播优势,纷纷返乡当上了“村播”。手机成了他们的“新农具”,直播是他们的“新农活”,他们热情地展示家乡、推荐特产,让无数偏居一隅的优质农特产品出深山又出圈。
(记者:吕静 通讯员:朱昱宇)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