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富宁:多举措助推群众“家门口”就业

发布时间:2024-11-13 21:23:38  

“工厂就在小区门口,走路两三分钟就到了,虽然没有外地的工资高,但是在这里上班照顾老人很方便。”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新华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康小区的马桂英高兴地说。近年来,富宁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就地就近就业的路径方法,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就业渠道,让更多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社区工厂增强就业“吸引力”

走进云南裕方辉制衣有限公司,可以看到3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40多名工人正在熟练地操作缝纫机,他们之中有三分之一是脱贫劳动力,在家门口上班便能实现每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

为了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富宁县积极开展“招小商”“招优商”行动,引进扶持一批资质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落地落户,引进云南裕方辉制衣有限公司等3家服饰公司落地安康社区。同时,采取“党组织牵头、企业运作、村社组织、群众参与”的方式,在产业相对聚集区域建设“富宁恩泽源就业‘幸福里’社区”,构建起“用工企业+劳务平台+务工人员”的利益共同体,有湘桂糖厂、富桂木业、润嘉药业等13家企业入驻。通过鼓励、帮助各类企业在本地开设就业帮扶车间,引导扶贫资金向就业帮扶车间倾斜,并组织开展人员招聘和技能培训,帮助数千名群众实现就业。目前,全县共认定挂牌就业帮扶车间51家,发放就业帮扶车间补贴120余万元,吸纳劳动力1489人,含脱贫劳动力521人。

企业平台注入就业“驱动力”

“今年返乡后,我通过招聘进入了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在工厂里上班赚的钱不比外面少,还能照顾好家庭。”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电解槽职工黄绍宁说。

近年来,富宁县落实党政“一把手”抓项目机制,以绿色铝材一体化产业园区为平台,采取“链主招商”“园中园”招商、产业配套招商等方式,引进云南万泰、云南屹垚铝业等13户下游铝加工企业落地园区,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目前,产业园区累计引进企业20家,签约项目27个。同时,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发展理念,通过“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步发力,形成了以绿色铝为主导的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累计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等620余名。积极开展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项行动,建立企业和劳动力双向需求清单,充分发挥富宁县4个驻外劳务工作站作用,引导有意愿返乡创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回乡发展,通过专场招聘会、“送工进厂”参观体验等活动,累计吸引4000余人留乡就业。

特色产业激活就业“内生力”

在洞波瑶族乡渭基村,八角种植和管理类高级师李金辉正向村民滔滔不绝地讲授八角管理、嫁接、育苗等实用技术。“听说李老师在这边讲课,我们特地从那能乡六温村过来学习,学好实用技术,就不愁发展不好自家的八角产业。”几名从远处赶来的学员激动地说道。

为了壮大富民产业,稳就业促增收,富宁县因地制宜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通过“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发展壮大八角、甘蔗、油茶和中药材等本土特色产业。目前,“一县一业”八角产业种植面积达70.8万亩,覆盖全县79.2%的人口,6.6万户农户在家乡发展产业,“富宁八角香料工”获评省级劳务品牌。此外,着力破解“散小弱”产业窘境,坚持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探索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带动周边群众加入公司或合作社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盘活闲置校舍和库房,建设一批就业帮扶车间和生产加工车间,鼓励引导农村闲置劳动力到产业基地、车间就业。目前,全县共注册登记村集体经济公司6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97个,认定挂牌就业帮扶车间51家,为6000余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来源:云新闻)

( 编辑:周秋 排版:冯明兰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