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改革发展看文山丨麻栗坡县: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4-11-15 09:58:41
麻栗坡县与越南河江省“五县一市”接壤,有全州第一、全省第二长的中越陆地边境线,自古就是边陲重镇;有全州第一、全省第二大的对越口岸,有5条边境通道和14个边境传统集市,自古就是开放前沿;有从107米到2579米的海拔高差,是中国三大生物多样性的核心部位,是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被誉为“南疆宝地”。
近年来,麻栗坡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三个经济”部署要求,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县域经济稳中有进、向新向绿,社会环境安定有序、向善向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1年至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3.8%、9.7%、6.4%。
麻栗坡大王岩风电场。
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乘势而上拼好“三个经济”,三大产业立形成势,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
口岸经济量质并进。天保口岸国际货场于今年8月28日成功转场运营,货运日吞吐量从150辆次大幅提升至1500辆次。深化运用“两步申报”“提前申报”,通关时效排名全省边境口岸第一。探索跨境运输新模式,越南甘蔗实现州内“运抵直通”,丘北石材出口越南河内、文山电子元件出口泰国实现“零驳货”。边民互市推行“532”利益分配模式,群众增收1100万余元。董干通道通关人数突破21万人次,杨万、八布乡通道将于11月17日临时开放客运功能。建成“落地加工”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增至12户,实现产值8000万余元。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4%,预计全年将突破30亿元。
旅游经济多维推进。以边境旅游试验区创建为统揽,对内对外“两条主线”,红、绿、边“三条主轴”,打造农、文、体、旅、研“五类产品”。推行祭扫“六个一”温馨服务,年内接待老兵老将及烈士家属20万余人次。做好“英雄老山圣地”景区运营维护,新建县委党校和边关印象酒店,承接研学期数和人数分别同比增长190%、62%。举办中国—东盟青少年篮球赛、跨境骑行、垂钓、春茶节等赛事、节庆活动,打造“云上人家”石家湾、“傣王故里”城子上、马街执木露营地等一批网红“旅居地”,推出越南北迷江、同文等边境旅游线路。前三季度,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2%;出入境人数同比增长105%,预计全年可突破50万人大关。
矿电经济转型稳进。大王岩风电场稳定运行,“农光互补”项目顺利并网,开发集中式风能13.5万千瓦、集中式太阳能15万千瓦;共享储能和分布式光伏、屯仓石英板材、长冲工业产业园等项目有序推进,紫金、海隅等企业满负荷生产。前三季度,规上企业发电量和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9.2%、18.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
聚焦可感可及、宜居宜业,驰而不息抓好“四个关键”,乡村振兴蹄疾步稳,幸福生活开启“新里程”
抓农业产业。牢记“国之大者”,建成高标准农田30.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完成底线指标的101.7%。做好土特产文章,“老山古树茶”在北京成立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区域品牌标准,作为“友谊茶”远销13个国家,成为中华企业家年会、腾冲科学家论坛等重大会议特供茶,预计实现年产值2亿元;“铁厂腊肉”建成标准化加工厂,打破“小农经济”和无法进入商超的瓶颈,远销北京、上海等地,预计年产值3600万元。
抓就业增收。整合资金资源,提供公益性岗位2967个;全力“招小商”,引进制衣、电子器件加工车间5个,带动群众就近就业近2000人;开办“零工市场”和劳务派遣公司22个,组织转移就业10.5万人次,预计劳务总收入18亿元。前三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0元(增长7.7%)。
抓人居环境。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行政村全覆盖组建自建委员会,打造省级绿美乡镇2个、省级绿美村庄1个、州级绿美村庄440个,建成省级绿美标杆典型示范6个,群众自建“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3400个,“看得见的美丽、留得住的乡愁”成为现实。
抓民生保障。基本养老、医疗、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特困人员、孤儿实现“应养尽养”,残疾人、临时困难人员实现“应助尽助”。前三季度,累计发放低保金7757万元、补助金2640万元。对1049名留守老人分类建档、精准管理,全县8636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实现结对关爱全覆盖。新建心理咨询室14间,培养心理辅导师50名,有效补齐青少年心理干预短板。
全年接待外国参访团38批次600余人次。今年8月,斐济共和国兰布卡总理到访后,惊叹麻栗坡县变化之大。
坚持系统共治、综合施策,全力以赴做好“五项工作”,切实筑牢发展基础,和美边疆绘就“新画卷”
改善基础设施。县城实现通高速公路,乡镇全部通等级公路,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边境行政村(社区)全面建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东油、大路沟2个重大水利项目稳步推进,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进度达90%。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99%以上,5G信号实现县城区深度覆盖、乡镇街道普遍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全覆盖。
提升服务能力。新建县一小教学楼、县二幼综合楼。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教育增量绩效工资制度,出台教职员工管理“六个严禁”、提升教育质量“七条措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6.89%、98.73%、96.89%。完成县人民医院等3所医院搬迁,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覆盖率达100%。
激发企业活力。推行“周末亲清约·政企面对面”,解决企业困难211个。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办理时限压减89%,全程网办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为企业减税降费8529万元,兑补专项资金466.99万元。
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强边固防3.0版,推动烈士祭扫从“集中”转向“常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消防应急救援“一队一站”乡镇全覆盖,积极应对“摩羯”台风,落实落细“基层治理一网兜”,信访总量、刑事案件、矛盾纠纷实现“三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保持96%以上,先后荣获“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云南省2023年度平安县”称号。
推进生态保护。抓实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接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县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100%,地表水质100%达到Ⅲ类水体以上,乡镇“两污”治理和自然村垃圾收集转运实现全覆盖,进入全省乡镇“两污”治理优秀行列。
(图文由西畴县、麻栗坡县专场发布会提供)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