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云南政协报》报道文山:农文旅融合加科技兴农 助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18 18:05:06  

11月18日

《云南政协报》刊文

《云南文山:农文旅融合加科技兴农 助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报道文山州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正蓬勃发展

技术创新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探索联农带农机制带动群众增收

因地制宜深化农文旅融合打造旅居产业新品牌

稳步踏上产业富民的康庄大道

详情如下↓↓

联农带农机制助重楼种植户增收,农文旅跨界融合打造石斛小镇,三七种质资源选育促进可持续发展……近日,记者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了解到,该州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正蓬勃发展,稳步踏上产业富民的康庄大道。

技术创新进一步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都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对于中药材种植来说,种质资源同样非常关键。”在文山市清水塘村的苗乡三七无公害三七良种产业化基地,文山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余育启讲起了三七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等工作。

文山苗乡三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介绍三七选种情况

据了解,经过20余年的沉淀和累积,该基地从上万份三七种质资源中选育了13个品种,规模化繁育的三七新品种有“苗乡1号”“滇七1号”“苗乡抗七1号”“文院紫七1号”等。

“以‘苗乡抗七1号’为例,它有高产、抗根腐病的特性,连续两年被云南省列为中药材主推品种。”余育启说,三七良种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为系统开展三七资源保护、种质创新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促进了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文山州还先后成立文山三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三七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将资源保护、科技创新、技术迭代等科技创新深度嵌入三七产业链各环节,进一步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选的三七种苗


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机制带动群众增收

在文山市平坝镇,连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蔚为壮观。在黑色遮阳网下,种植户李秀平看着长势良好的重楼,满脸笑意充满期待。“种植重楼虽然周期长、投入高,但我们的销路有保障,下一个周期我还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李秀平说。

平坝镇海拔在17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是驯化和人工种植三七的起源地。如今,平坝镇成为三七、重楼、黄精等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区。以杜孟村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例,全村在地中药材11230亩,其中,有382户764人种植中药材7707亩,户均增收62.19万元。

文山市平坝镇中种植的重楼

近年来,平坝镇采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机制。目前,全镇发展中药材种植19000余亩,产值16亿元,带动群众增收近4.9亿元,户均增收6.08万元,人均增收1.3万元。

因地制宜深化农文旅融合打造旅居产业新品牌

走进群山环抱的文山州广南县杨柳井乡六郎城村,青砖黑瓦的传统民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院落中点缀的一株株石斛别具特色。各地游客在村中观石斛景、品石斛宴、购石斛品,乐在其中。

六郎城接待中心

六郎城与石斛的渊源可追溯至宋代。据《本草图经》记载,“石斛……以广南者为佳”。但长期以来,石斛在当地并未形成商业规模,甚至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广南种植和应用铁皮石斛的历史已达上千年,宋朝苏颂所著的《本草图经》讲到“今荆、湖、川、广州郡及温、台州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石斛被誉为九大仙草之一,百年非遗“西枫斗”享誉滇南。而广南铁皮石斛产量高,茎秆粗壮,叶片厚实,纤维少,茎秆多糖含量高达60%以上,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石斛就占有16种,是药食兼宜、养阴补虚的佳品,2023年被列入国家药食同源产品目录。文山州两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招牌,一个是文山三七、一个就是广南铁皮石斛。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结合游客需求以及六郎城所蕴含的千年历史文化底蕴与产业地标优势,广南不断盘活闲置资源,创新多元业态,引领旅居生活全新体验不断升级。

六郎城核心区房屋风貌升级改造,建设丛林万米石斛观光长廊,开发秘境精品民宿,特色民宿,森林星空屋等,不断深挖旅游体验项目和健康产品,并依托互联网、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讲好“康养”故事,传承好民族文化,以“农文旅融合+休闲度假康养”为主题,将人流引入景区,回归自然,让游客赏美景、住民宿、尝美食、观非遗,实现产品销售与文旅经营完美融合,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接二连三”。

“六郎城村探索构建‘党支部+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出集种植观赏品尝石斛为一体、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石斛小镇。”杨柳井乡乡长石青鹏介绍。

六郎城石斛丛林观光长廊

通过10年努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六郎城•仙草秘境”建设为主线,创新“铁皮石斛+文创旅游”融合发展,铁皮石斛不仅实现了从育苗、驯化、栽培以及西枫斗制作的农业产业化,更是将昂贵的铁皮石斛变成了每家每户都吃得起的美味食品,让石斛大健康产品普惠大众,为当地群众圆起了“共富梦”。当石斛康养遇上仙境旅居,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广南将进一步打造六郎城石斛康养旅居“升级版”。

近年来,六郎城相继获得了“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铁皮石斛之乡”“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荣誉称号。今年以来,六郎城景区接待省内外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10万元;2023年,六郎城村人均纯收入22355元,昨天的落后村跃居为今天的示范村。

(《云南政协报》记者:刘霞)

(编辑:董飞 排版:向传帅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