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州筑牢滇东南生态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4-11-19 09:28:32
文山州筑牢滇东南生态安全屏障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文网讯 近年来,文山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筑牢滇东南生态安全屏障。
科学扩绿,扎实推进“绿美+”建设。坚持绿美建设一直抓,深入实施绿美山川行动,增添文山绿色底蕴。全州林地面积3010.41万亩、森林面积1729.57万亩,蓄积量6780.87万立方米,其他林木蓄积量28.85万立方米。
大力兴绿,大抓“绿色+”经济。紧扣省委、州委“3815”战略和大抓“资源经济”安排部署,不断拓展“两山”转化新路径。今年上半年,全州完成林草产业综合总产值91.26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25.37%。
深入推进林旅融合,积极培育森林康养“新亮点”。全州已建成森林康养、湿地旅游、草原旅游等基地49个,森林康养示范基地数量排名全省第一。依托立体气候、森林资源、自然景观等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模式,不断拓宽助农增收渠道。目前,全州发展林下经济企业17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个)、林下经济农民合作社181个,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达36.2万人,种植林下三七、黄精、草果、砂仁的面积、产量均居全省前列。
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积极储备中央财政科技推广项目,抓好八角林下特色经济作物复合经营示范、草果经营管理技术示范等在建项目实施,推动林草科技成果普惠共享。选聘续聘生态护林员、天然林护林员、公益林护林员共1.55万人,平均每人每年可获管护收入9000余元,可带动就业增收1.42亿元。
精心护绿,构建“林长+”责任体系。落实林长网格化责任管理,目前,全州划分林长责任区州级8个、县(市)级123个、乡(镇、街道)983个、村(社区)2143个。同时,聚焦森林草原防灭火等重点工作,督促各级林长将巡林责任落实到位。
聚焦生态安全,全面加强林草湿地资源管护。扎实推进林草资源管护,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我州共有自然保护地27个,面积18.41万公顷,完成全州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保护区管理体制。全州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国家控制指标。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扎实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开展执法50次,收缴野生动植物606只(株),立案查办46起。加大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回归、迁地或近地保护工作,不断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水平。目前,全州境内分布有一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6种、一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4种以及极小种群14种。
(州林草)
(编辑:刘虹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