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市: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他们有妙招
发布时间:2024-11-21 16:38:51
走进文山市马塘镇十里桥村,设计精美的楼房、干净整洁的街道、春意盎然的院落、热情好客的村民,此情此景宛如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
说起十里桥村,就得从德厚水库说起。2015年,文山州实施“兴水强州”战略,德厚水库开工建设,十里桥村的600多户村民,正是由德厚水库移民搬迁至此。他们来自不同村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泪别家园,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走到了一起。
“一个刚形成的村落,村民之间街头巷尾的家长里短、一个家庭锅碗瓢盆的唠叨,都会构成大大小小矛盾。我们作为驻村基层人大代表,要主动融入群众中,及时化解矛盾。”十里桥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田杰说道。
“民有所呼,我有所为”,通过调解,十里桥村委会各类矛盾纠纷从2021以来每年的130多起下降到2023年43起。人大代表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上充分发挥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探索出了“十里桥经验”。
党建+群众自治,释放自治效能 实现群众动起来
十里桥村以村民自治为重点,把村民发动起来、参与进来,聚焦环境治理、治安秩序、“村规民约”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村民意见始终“在线”,真正聚集村情民意,解决村民期盼,让村民的“金点子”变成治理的“金钥匙”,极大提高村民参与和自治的热情。
党建+支部联建,发挥优势互补 实现资源聚起来
2024年以来,十里桥村以党支部联建为载体,将杨梅山庄移民安置点的大寨、小寨、中寨、上寨、下寨5个党支部进行了联建共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探索用项目化方式推进村庄“微治理”,共落实村庄排水堵塞、路灯损坏、井圈井盖损毁、出行难、杂草丛生等“微项目”6个,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60余件。
党建+网格划分,提升管理水平 实现治理管起来
十里桥村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大力践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目前,全村共有6个大网格、20个网格组、94名网格员、578名学生小网格员。以网格员为主体,发挥志愿者骨干作用。自推行网格化以来,共收集群众诉求10条,帮助解决群众难题15件,组建志愿者队伍100余人,开展为民服务活动100余场次。
党建+代表履职,倾力排忧解难 实现服务好起来
十里桥村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作用,积极倾听群众诉求、为民排忧解难、全程跟踪监督推动民生实事,做到全村基层社会治理网格“格格见人大代表”。在履职中主动向群众亮明身份,收集村情民意,结合矛盾纠纷调解、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推动民生热点问题高效解决。
2024年以来,十里桥集中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1次,征集意见建议14条,督促各村联络室开展活动32次,提出意见建议50余条,开展视察活动23次,开展对马塘镇2023年十项民生实事项目及市代表建议项目监督检查8次。
一张张百姓笑脸、一个个向好变化、一次次美丽蝶变,十里桥村人大正持续发力不断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广度深度和感受度,让生活其中的百姓实现了居住环境和劳动就业的“幸福升级”。
(来源:文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娟 排版:张振飞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