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银龄医师”看文山⑥丨 陈楠 :用心守护肾病患者健康
发布时间:2024-11-22 16:05:42
今天推出《“银龄医师”看文山⑥丨 陈楠:用心守护肾病患者健康》。
陈楠,这位身兼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以及博士生导师等多重身份的医学界领军人物,同时担任着上海市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会长、上海市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地区CKD防治委员会委员等诸多重要职务。
在学术科研方面,陈楠先后在国内外诸多杂志(涵盖《New Engl J Med》等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达400余篇,荣获各类成果奖10余项。诸多极具含金量的荣誉称号也被她收入囊中,其中包括2021年世界肾脏病协会(ISN)先驱奖(pioneer award)、NKF 国际突出贡献奖,还曾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得上海市“科技精英”“领军人才”称号,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优秀跨世纪带头人,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临床医学科研创新奖等。
陈楠的从医之路说起来一点也不“意外”,她的父亲是医生,深深地热爱着医生这个职业。在从小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她顺利地进入了上海市第二医学院医疗系学习,毕业后进入瑞金医院大内科轮转,随后赴法国巴黎工作学习6年,上世纪90年代初回国,一干就是40多年。回忆那时的经历,陈楠依旧感恩满满:“我的老师是肾脏科创始人董德长教授,跟着他,我真的学会了很多。”
近年来,陈楠十分注重肾脏疾病的科普,她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肾脏病的病因,让大家及时地去预防或发现。“早治早好”是医生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发自肺腑的一片真心“医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救死扶伤。”陈楠父亲这句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让她从小就将“医者仁心”这四个字深深地刻在心中。40多年来,陈楠就像“女超人”一样从不停歇,始终在努力为肾脏病患者寻找一片阳光,想要解决患者的痛苦。她拯救的病人很多,感人的事情也很多,但她从不居功,正是这种实在赢得了无数患者的心。
2020年12月,文山市人民医院获批文山州陈楠院士工作站,紧接着在2021年1月又获批云南省陈楠院士工作站。陈楠院士团队汇聚了优秀的专业人才,其中包含博士生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3人,他们都专注于肾脏疾病及罕见病的诊治与研究工作。
陈楠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宛如为文山州肾病患者开启了一扇充满希望的“窗户”,有力地推动了文山市人民医院肾病学科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2021年1月起,文山市人民医院肾病学科分批次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运送19份肾穿刺活检标本,由陈楠院士专家团队指导病理标本阅片、分析疾病转归、对疑难病例诊治给出指导性意见建议,帮助19名患者及早诊断,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延缓肾病的发展。
依靠院士专家工作站,文山市人民医院攻克技术壁垒,项目突破核心关键技术2项,开展新技术12项,填补了州内多个领域技术空白。将1位慢性肾脏病五期及17位家系成员纳入上海瑞金医院遗传病学研究中,实现文山州慢性肾脏病遗传基因检测零突破。发现原发性膜性肾病新致病机制,建立原发性膜性肾病无创伤性诊断及预测预后的工具等3个学术贡献。
通过院士工作站的建设,把院士的工作延伸到医院,以2项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及1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为纽带,架起了院士与文山州乃至云南省多家医院沟通与合作的桥梁,做到了一站带动一院,一站带动一州。推进法布雷药物新进展,发表法布雷病多学科联合全程管理路径,规范法布雷临床诊治,形成法布雷规范诊疗共识。开展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诊治新进展,通过建立大型长期随访队列和基因组关联研究技术,成功探索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遗传易感性,为新治疗靶点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精准治疗方案的研发奠定了基础。申请发明型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32篇,制定技术规程2项,科技成果产出新系统3套,拟定新课题2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1项,建立产学研实体1个,转化应用科技成果6个,直接帮扶贫困户26户。构建科研平台1套,建设服务平台1个,院内科研立项8项,其中市级科研立项1项,州级科研立项1项。建立了文山州肾脏病专科联盟,纳入14家医疗机构,为提高全州肾脏疾病综合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楠院士工作站还积极助推科技人才借力升级,让文山市人民医院的疾病诊疗能力不断提升。医院与院士专家团队建立双向培养互动机制,选派17人到上海瑞金医院长期进修深造,培养技术骨干70人。2021年项目负责人李彦艳获批“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项目成员刘跃琼、平光伦荣获“文山州技术创新人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博士2人,累计参加胜源在线线上培训172期,举办高水平的线上、线下研讨会共13次,培训3800余人次。肾病学科分批次向上海瑞金医院运送66份肾穿刺活检标本,由陈楠院士专家团队指导病理标本阅片、分析疾病转归、对疑难病例诊治给出指导性意见建议,并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延缓肾病的发展,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通过专家帮扶指导,肾病学科诊疗能力不断提升,近3年累计住院4494人次、手术1225台次、血液净化1284人次、总收入14811万元,CMI值平均达1.679。
除此之外,工作站还积极做好传帮带,促进区域肾脏病诊疗技术质量提升。文山州肾脏病理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缺乏诊疗经验,缺乏专科人才,通过院士工作站,突破了发展瓶颈,通过工作站培养了专科医疗人才,并将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技术辐射到砚山、广南等地;同时,项目负责人李彦艳通过在基层医院——马塘卫生院建立专家工作站,做到一对一帮扶,技术下沉,并帮助培养一批基层医院中坚力量。
(记者:刘梅 杨月波)
(编辑:刘虹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