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农民增收一口清丨红甸山药:奏响在红土地上的丰收乐章
发布时间:2024-11-22 16:50:01
11月,正是山药采挖的好时节,在文山市红甸回族乡的一块山药地里,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的洒落,山药采挖工人们便开始一天的忙碌,锄头与泥土的碰撞声响,在这片红土地上奏响了丰收的乐章。
与其他山药地里热闹的采挖景象不同,红甸乡茂克村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马连增已经开始了今年第二轮山药种植。“以前没有种山药的时候,我家的这片地都是种玉米,年收入也就一万元左右,现在种了山药,收入达到八九万元!”马连增开心地说。
马连增不仅种植技术远近闻名,反季节种植的本领也是遥遥领先。今年5月,他种植的第一季山药正式进入采挖。“去年我家种了40亩山药,没多久都卖完了。每市斤4元,都是老板直接到地里收购。除去成本,每亩的利润在8000元左右。我现在种的这一批,明年端午节前后就能采挖售卖了。”望着塑料棚里长出的嫩芽,马连增满眼都是希望。
走进文山市红宏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山药加工厂,削皮女工们手速飞快,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山药经她们灵活的双手,瞬间变得白白净净,稳稳落入筐中。另一边,一筐筐洗净切片的山药正摊在烘干机上静静等待烘干。“我以前是在广东打工,听说家乡开了这个山药加工厂,我就回来了,现在每个月有4000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我很满意。”女工王荣佳边说边灵活地削着山药。
“现在厂里每天都有40人在这里上班,每人每天工资在150元左右,山药干片每天都能稳定产出2至3吨。”文山市红宏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雪肖告诉记者,合作社最初只有150户种植户,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000余户,涵盖全市范围。2024年,合作社共种植山药6万亩,预计产值在4.8亿元。
据了解,目前红甸山药除了鲜货和干片,在精深加工方面路子不宽,以至于每年会出现两个月的山药供应的“空窗期”。为了让红甸山药多元化、多渠道发展,拓宽销售渠道,红甸乡引进文山市灵之参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600万新建了一条净菜加工生产线。
“我们把山药从地里面挖出,然后进行削皮、清洗、漂烫、速冻、包装,就能锁住山药的新鲜。这条净菜生产线投入使用后,每天需要工人50人以上。”在即将投产的净菜加工车间内,灵之参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自然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与海底捞、盒马生鲜、永辉超市等知名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逐步打通销路了,就等着净菜加工车间投入运行。届时,红甸山药不仅能实现全年供应不断货,还能让红甸山药走向一线城市市民的餐桌,打响红甸山药的名声和品牌。
“近年来,红甸乡把发展壮大山药种植等产业作为打造‘民族团结共同富’先行示范乡(镇)目标,充分发挥土地和传统种植优势,抓住山药这个‘牛鼻子’,以‘一棵药、一头牛’为主导,积极探索党建+金融+产业致富模式。通过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和种植大户带动群众大力发展种植山药,借助‘民族团结贷’‘山药贷’等金融服务产品发展山药,通过举办春耕节、丰收节、山药王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搭建销售路子等措施,让红甸山药真正红起来、亮起来,形成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红甸乡共种植山药1.5万亩,涉及农户1100余户,2024年产量预计高达5.2万吨,产值预计可达1.6亿元,户均预计收入14.5万元。”红甸回族乡乡长纳伟介绍说。
(记者:刘红丹 何德猛 喻传宏)
(编辑:刘虹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