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乡村新动能丨西畴县坪坝村:“五力共建”绿美乡村

发布时间:2024-11-29 10:56:17  

【编者按】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文山州针对乡村建设中的诸多难题,突出党建引领,弘扬“西畴精神”,聚焦村民自治,落脚乡村建设,探索了乡村自建理事会的新做法,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文山发布聚焦乡村自建理事会的探索与实践,通过生动故事、典型案例,推出《乡村新动能》系列全媒体报道,充分展示乡村自建理事会在乡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西畴县新马街乡坪坝村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党建引领,走好群众路线,大力弘扬“西畴精神”,践行“文山之干”,用好用活群众自治,创新组建“乡村自建理事会”,充分调动党支部、党员、群众三方力量推动乡村建设,形成“民事民治、民事民办、民事民议”的自主管理意识,走出一条“五力共建”绿美乡村新路子。

发挥机制引领力

坪坝村坚持“建、管、用”结合,整合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农村党员、退休老干部、乡贤能人、致富带头人等力量,以“1+10+5”模式,创建组建群众“乡村自建理事会”,统筹、调度、协调各项资源,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1”是指组建1个坪坝村乡村自建理事会。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坪坝村乡村自建理事会,主任1名,由村党委书记担任自建委员会主任,副主任2名,由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党委副书记担任副主任,成员5名,由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小组长为成员,负责统筹规划指导村(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三个革命(污水、厕所、垃圾)、公共设施、小菜园、小果园等,审核村民自建小组报送的项目建设清单并报乡人民政府审定。“10”是指组建10个村民自建小组。坪坝村委会32个村小组划分为10个片区,通过召开群众会,选举产生自建小组,负责将项目清单报乡村自建理事会审核,对接协调工匠组到村开展建设。“5”是指组建5个工匠组。分别是支砌组、浇灌组、水电组、木工组、物资运输组。坪坝村委会共选聘了30名工匠,负责实地开展指导和建设,解决群众遇到的技术难题、技术培训等。

提升规划统筹力

坚持“为群众而建、让群众来建”的总体思路,以实施“五治理一革命”(即治旧房、治污水、治垃圾、治村容、治陋习和厕所革命)为抓手,乡村自建理事会积极开展“我的家园我规划,我的家园我建设”活动,通过“院坝会”“火塘会”等方式听取和收集群众各类诉求和建议,结合实际制定村庄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建设计划,采取“一事一议”“一组一案”“一户一策”共定建设方案,坚持“四多四少”原则(多绿化少硬化、多修补少拆建、多整合少零碎、多就地取材少花钱购买),让群众对自己家园“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说了算,让群众心里亮起来,发展愿望强起来,计划方案立起来,建设速度快起来。

凝聚群众向心力

组织乡村自建理事会成员入户听民意、访民情,引导群众树立“治美要先治污”“早干早享受,不干一直臭”的意识。一是通过召开党员大会人人提。提出采取“村党支部+乡村自建小组+群众”方式自建绿美村庄,村党支部负责统筹协调,自建小组带领群众分头行动,井然有序、环环相扣,形成能人治理与人人治理相结合的格局。二是通过村民大会共商议。党员大会统一思想后,立即组织群众会,讲清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引导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找到村庄建设的归属感,让群众思想从“政府推着干”向“我要主动干”转变,充分激发群策群力效应。

释放头雁带动力

在摸清“土专家”“手艺人”等能工巧匠情况的基础上,按照“需要什么选派什么”的原则,采取“党员+能工巧匠”模式,按照所需组建建筑施工、水利水电、道路运输等不同类型的工匠组,让专业人员在各自岗位发挥“领头雁”带动作用,让工匠组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通过协商的方式引导群众献计献策、共商共议,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村庄建设少洋气、接地气,推动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同时,用好典型引路,自建小组在建设之前,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到已建好的村寨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形成对绿美乡村建设的具体逻辑和建设思路,促进对乡村建设的认知与反馈,让群众参与到建设前、中、后全过程。

激发群众内生力

在全村污水治理项目和绿美建设中,按照“政府出物、群众出力,户内自建、户外共建”的建设方式,实行“自建小组提计划—乡村自建理事会审核—乡党委政府审批—自建小组实施”报批流程,采取“四个筹一点”(上级帮一点、村组出一点、乡贤能人捐一点、群众凑一点)和“四个省一点”(政府统购材料省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省一点、施工成本利润省一点、以废治废省一点)众筹节支措施,倡导党员和成员家庭带头干,村组干部、村民代表跟着干,群众之间帮着干,为民服务组助力干,变各级干部从“亲自上”到“带着干”、群众从“站着看”到“主动干”,从以前的“动不起来”变为现在的“停不下来”。坪坝村龙潭坡村小组坚持边探索边建设,资金缺口搞“众筹”—驻村工作队、村集体、村民等;物资短板找“上级”—新马街乡党委政府;技术问题问“行家”—坪坝村为民专业服务组;人员用工齐动手—家家户户投工投劳。党员户带头干,从污水收集治理到绿美庭院打造再到公共设施建设,通过“党支部+乡村自建小组+群众”形成“能人治理+人人参与”的干事氛围,相互协调配合,有效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龙潭坡村仅用9天便完成污水主管网建设,政府投入物资5.92万元(户均投入1850元),群众投入17.6万元(其中:群众投工投劳320人次折合资金6.4万元,自筹资金1.6万元,群众自建“小三格”和卫生厕所32户折合资金9.6万元,户均投入5500元),政府投入仅占群众投入的三分之一。绿美村庄建设累计集中施工200天,群众投工投劳6400人次折合资金128万元,自筹资金11.4万元,建成花园1个400平方米,凉亭2座,停车场1个1300平方米,花带470米,花道100米,环山步道200米,观景台1个。通过绿美村庄建设,梦想变为现实,“脏乱村庄”演变为“田园画卷”。

通过建立推广乡村自建理事会,坪坝村委会32个村小组目前完成绿美乡村建设12个村小组,污水治理完成21个村小组,厕所革命完成率98%,垃圾清理覆盖率100%,人居环境整治覆盖率100%。实现了“四个转变、四个提升”,即:一是实施主体由“政府”转变为“群众”,提升了群众主人翁意识。二是工作机制由“政府大包大揽”转变为“群众合力众筹”,提升了乡村建设空间,降低了建设成本。三是工作局面由“政府推着干”转变为“群众争着干”,提升了群众内生动力,弘扬了不等不靠的“西畴精神”。四是组织方式由“一厢情愿”转变为“双向奔赴”,提升了群众的自治组织能力,储备了一批能工巧匠。

(来源:中共文山州委办公室)

(编辑:刘虹 排版:陆军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