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麻栗坡铁厂腊肉:从山乡腊味到SC认证!
发布时间:2024-11-29 16:53:12
表皮金黄而有光泽
瘦肉红润,肥肉淡黄,纹理细腻
煮熟后切片,肉片色泽鲜艳
透明发亮,黄里透红
肉质丰盈富有弹性
风味醇厚鲜香有铁厂腊肉独特的烟熏香气
这是标准的麻栗坡铁厂腊肉风味
如今的麻栗坡铁厂腊肉
正从山乡的腊味
走向“大舞台”
2024年6月,新工艺流程让铁厂腊肉取得SC认证,这是铁厂腊肉从小家庭作坊制售的传统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量产迈进的标志。
近年来,铁厂乡积极探索将规范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并开展铁厂腊肉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行动计划,指导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条件,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企业化、品牌化发展。如今铁厂腊肉已不再只是铁厂人的年味,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纷沓而至,这使得腊肉成了铁厂乡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农业产业。
腊肉是铁厂乡的传统特产美食,早在民国时期,《新编麻栗坡特别区地名志资料》就记载了铁厂腊肉的独有风味。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铁厂乡群众一直有发展腊肉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愿望,但受当时产量低、经营分散等问题制约,始终没能实现。
如何将好资源变成好产品、如何让好产品有好销路?铁厂乡紧盯农民、村集体和产业发展需求,以“企业营收、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为原则,引导支持10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出资组建了麻栗坡创赢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投入上海援滇资金七百万元,促进铁厂腊肉产业发展。并引进麻栗坡县水汪汪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探索出“541”联农带农新机制,大阔步发展腊肉产业。
何为“541”?即水汪汪农业分配50%,负责打造市场品牌和销售渠道,提高产品价值;创赢公司及村委会分配4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扩大再生产;农户分配10%用于扶持奖补养殖户。“这种模式将公司、村集体和农户紧密地联结了起来,大家都很满意。”创赢公司总经理李鹏宇说。
三方利益联结的“541”机制全面共享了产业发展效益。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靠前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宣传发动群众,大力扶持促进腊肉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保障。龙头企业通过品牌打造和销售产品扩大利润,更好发挥企业联农带农作用,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公司)通过扩大生产、提供要素服务等得到增收。农户通过饲草种植、订单养殖、销售产品、务工、成效奖励等项目增加收入,并为农户提供养殖管理、疫病防治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保障,通过全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三联赢”,带动农户发展增收千余户。
铁厂腊肉名气逐年增大,但离市场终端还很远,“必须壮大产业,必须延长产业链,必须打响自主品牌”。2023年铁厂乡组织申报铁厂腊肉地理标识,建立标准体系,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为产业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建立体系必须有符合标准的质量支撑。如何在原有工艺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铁厂乡前往贵州、宣威等地考察学习,并邀请专家和科研人员围绕传统工艺优化、风味形成与调控、危害物甄别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逐步形成了新的更优的加工技术模式,让产品既保留了传统又显著减少类固醇激素代谢物和嘌呤等有害代谢物,达到食品安全标准,首次取得了SC认证。推进产品升级的同时,铁厂乡加紧加工厂、生猪和跑山猪养殖基地、腊肉展销中心等建设,朝着集饲草种植、生猪养殖与收购、腊肉生产加工、销售与研发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农户收入由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向经营性收入转变,打破传统的“租金+薪金”机制,实现收入翻番。
这种转变体现在联带和激励机制上,农户不仅成为产业原材料供应端,还能通过激励机制获得一定奖补。“前几天,创赢公司收购了我家的6头肥猪,每头额外给了50块钱的奖补,还承诺如果我扩大养殖规模,他们会继续提供技术指导。我目前也在水汪汪农业公司务工。一个腊肉产业就让我增加了那么多收入。”龙路村村民李洪俊高兴地说道。目前,牵头企业已经与60余农户签订了养殖订单,带动100余人就近务工,带动500余户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有效推动农民实现专业化、职业化转型。
从传统生猪肉到散养野猪肉,从传统的腊猪脚、腊三线到有108道菜,从传统销售到“线上+线下”,铁厂腊肉已经开辟了多条“新赛道”,正探索解锁“腊肉+”的更多可能性。
为提升品牌价值,铁厂乡创新谋划“铁厂腊肉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建设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两方面入手,推行一品一码,实施全链追溯监管及保护。腊肉体验馆是铁厂乡首个地标农产品宣传推广平台,馆内大厅屏幕实时展示生态养殖基地、农户定标代养实景。该馆集品牌培育和文化传播于一体,将线下展示体验和线上传播推广相结合,集中展示铁厂腊肉的品质、文化及发展成就。体验馆以腊肉为主题,创新开发了108道腊肉佳肴,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品尝打卡。配套的户外区域作为户外就餐区、冷饮区、直播区使用,后期将作为铁厂村播培育点和品牌打卡点。
“这腊肉看着颜色鲜亮,味道也很醇香,不知道怎么做的,就是比我老家做的味道香,也更好看。”昆明农特产品展销会铁厂腊肉展台前尝鲜的陈阿姨一边对着腊肉产品拍照一边说道。以过硬的品质,铁厂腊肉热度不断升高,从北京展到上海展,再到昆明展,展台总是围满人,这个“土货”悄然成了网红“香饽饽”。
“水汪汪农业作为铁厂腊肉产业的新发展主体,承担着规划和发展产业的重任。在原材料选用上,既有本地生态猪,更有跑山猪基地的野猪肉,大众和高端产品双线发展,腊肉产品种类也不断丰富,腊肉菜系也研发了不止108道菜系,我们还专门设立市场部来负责产品的线下、线上推广。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在不断完善、延伸,产业附加值大幅提升。”水汪汪农业公司董事汪正毫介绍。
腊肉是铁厂的,但这股带着浓重历史成色的烟火味已不仅仅属于铁厂人,期待百年的厚积喷发出更大能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大推力。
(来源:麻栗坡县铁厂乡 相约老山)
(编辑:周秋排版:冯鹤责编:谢思思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