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新文山 新实践】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发布时间:2024-12-06 10:51:44  

10月15日至16日,省委书记王宁到文山调研,为全州改革发展把脉问诊、指明方向。文山市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认真组织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全力推动省委部署要求在文山市落地落实,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实践新篇章。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奋力闯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路

大抓产业发展。做强绿色铝全产业链,围绕“铝水、铝材两个100%就地转化”目标,加快重庆剑涛50万吨高精铝板带项目建成投产及其在越南60万吨再生铝项目通关进入文山,推动中铝20万吨铸轧卷和浙江汉科、浙江保康等签约项目尽快开工,构建“铝土矿—氧化铝—绿色铝—铝材精深加工—再生铝—综合利用”完整产业链。做精三七全产业链,用好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两个“国字号”品牌,依托三七资源保护和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深化与华润、云南白药、修正药业等龙头企业和朱有勇、朱兆云、文山三七研究院等科研团队、机构合作,持续在种植、加工、市场、科研、集群、品牌上发力,推动云白药七花公司翻番倍增扩能、华润血塞通颗粒扩产、修正药业中医药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做活商贸物流,主动服务和融入辐射中心建设,依托文蒙铁路文山站建设,谋划布局马塘片区、金洞片区等一批现代商贸物流项目,建设一批汽贸、建材、五金、废旧物品回收等专业市场,打造云南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和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物流枢纽。做优现代农业,紧扣“1+4+N”产业体系,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引进一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真正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起来、强起来。

大抓园区建设。深化实施园区“六大行动”,全力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在“运营高效”上下功夫,用活“管委会+事业单位+企业”运营模式,加快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抓好园区投资、建设、运营各项工作。在“支撑有力”上下功夫,坚持“亩均论英雄”,全面盘活闲置土地,持续补齐园区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短板,全力保障招引项目顺利落地。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坚持创新驱动、量质并举,强化园区骨干企业扶持培育,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在“贸易升级”上下功夫,狠抓进出口加工贸易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两仓”项目落地。在“招商选商”上下功夫,坚定围绕三七、绿色铝全产业链抓招商,选引一批高端的精深加工企业和标志性重大项目,不断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在“共建创建”上下功夫,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深化沪滇合作园区共建,探索“共建协作”“飞地经济”等多种发展模式,力争到2025年创成国家级高新区。

大抓新型城镇化。以“规”定城,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东部文砚同城化、西部姑娘寨建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南部教育新城、北部文蒙铁路文山站“站城景产”融合建设,到2030年规划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以“产”促城,充分发挥园区龙头作用,增强产业吸附能力,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以南部教育新城建设为契机,探索建立“高校+企业+政府”的联动模式和“教育+实训+就业”的闭环发展模式,推进产、城、人、教、研深度融合发展。以“人”兴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进村改居、乡改镇、镇改街道,鼓励大中专学生将户口迁移至文山落户,力争到2030年,南部教育新城学生达10万人,新增在校生3万人以上;建成保障房5000套,新增保障性住房需求人口1.5万人以上;实现商品房交房2.2万套,满足8万人以上进城住房需求。以“管”治城,持续深化推进城管革命“十大工程”,把城管办公室搬到大街小巷,以“绣花”功夫抓实城市精细化管理。以“旅”活城,引进一批康养文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打造一批特色小吃街、酒吧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发展城区经济、城郊经济和夜间经济等新业态。以“文”塑城,持续推动三七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城市辨识度和影响力。

文山市七都古镇

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抓实“三个一批”擦亮“好在文山”幸福底色

打造一批基层治理示范。探索推行“1552”基层治理模式,持续深化基层治理“一网兜”,用好矛盾不出村、办事不出村、小病不出村、农闲就业不出村、政策咨询不出村“5不”出村工作法,努力实现零违法、零上访、零案件、零事故、零黑恶“5零”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目标。学习借鉴富宁县安康社区经验做法,持续抓好“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更加注重“小”的心理建设和思想健康、“老”的养老托底和晚年尊严,用好用活“少年儿童之家”“乡(镇)游泳池”等服务阵地,鼓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院“两院合一”,力争每个街道至少打造4个、每个乡镇至少打造1个“一老一小”创新示范典型。

引进一批“小商”促就业。有针对性地招“小商”、接“小单”,盘活用好扶贫车间等资产,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能挣钱,每个乡镇原则上都要有1个招“小商”的示范。持续建设一批“幸福里”社区和零工市场,完善市、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让产业和就业、用工和招工对接起来。用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引育一批优质数字经济服务商,让更多年轻人在家门口端上数字产业“新饭碗”。

壮大一批康养旅居产业。学习借鉴广南六郎城经验,因地制宜打造龙潭寨、石灰窑、白沙坡、庄子田、黑卡等一批康养旅居村,3年内打造3个以上较强知名度旅居示范点、新增3个以上3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点;加快中大达安文旅小镇、修正集团康养社区等项目建设,利用好三七及郑保医院骨伤科、黄帝九针、苗心康等中医药资源,推动康养、医养有机结合;加快西华山公园、天生桥、月亮湾水库等项目招商,推动英雄文化城、七都古镇二期、盘龙河户外休闲旅游度假等项目落地建设。

“十招十保障”答好富民答卷。围绕调结构、机械化、壮集体等“十招”筑牢群众增收基础,聚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等“十保障”为农民持续增收保驾护航,力争3年后,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

坚持落实好抓工作“三部曲”,当好改革发展的实干家、“施工队长”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坚持凡事从政治上看,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州委工作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打好主动仗,抓具体、具体抓,带头当实干家、“施工队长”,重要工作一竿子插到底,重点工作重点推、专班推,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抢抓政策机遇抓落实。紧盯新一轮国家政策机遇,主动学习政策、研究政策、用好政策,从政策里强信心、明方向、找方法,积极谋划包装储备项目,用好项目、新项目、大项目争取政策、承接政策、落实政策,以万全准备随时赶上政策“班车”。

坚持眼睛向外抓落实。主动把别人的经验化为自己的智慧、变成自己的能力,积极谋划一批切口小、作用大、见效快的改革性举措,分步骤、有节奏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充分挖掘、总结提炼各领域改革好经验好做法,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典型。

(作者为中共文山州委常委、文山市委书记蒋俊)

(编辑:董飞 排版:陆军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