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帮扶开出幸福花丨文山市东山乡:小菌菇酝酿大产业 沪滇情写就致富经

发布时间:2024-12-06 11:14:06  

引言

近年来,中央、省级各有关单位和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扎根文山州开展对口帮扶。他们倾注心血、融入真情、汇聚力量,实施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精准帮扶举措,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了关键作用,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出文山州一朵朵绚烂的“幸福之花”。即日起,文山州融媒体中心各媒体平台推出《帮扶开出幸福花》专题专栏,聚焦帮扶工作中的亮点与成效,展现对口帮扶结出的累累硕果。

今天推出《文山市东山乡:小菌菇酝酿大产业  沪滇情写就致富经》。

文山市东山乡共4个村委会40个自然村2389户10343人,国土面积15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00米,森林覆盖率41.22%,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967.5毫米,年平均气温15.7℃,气候、土壤均为食用菌种植的最佳适宜区。为破解产业单一、群众增收难题,2023年以来,东山乡借力东西部协作机制,坚持“四个突出”布局发展食用菌产业,不断创新生产模式、提升工厂化设施化水平,走好“一村一菇”产业路。


突出集聚资源、精准发力,深化“沪滇情”。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充分发挥上海市静安区有渠道、有资金等优势,积极整合市乡村企业力量,上海市选派挂职干部带队,乡党政干部、村集体经济公司等组成“招商引资分队”主动出击,深入广西、深圳、上海等地考察产业项目,通过比选座谈、实地观摩、入户访谈等,最终确定与深圳万雨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万雨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食用菌产业。打好“招商引才”主动仗。在确定产业的基础上,由公司从福建选派1名懂技术、善管理的企业中层到文山对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为期5年的经营,搭建食用菌产前与产后一体“托管”的服务组织,为东山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培育种植能人等提供智力支撑。打好“招商育人”主动仗。每年选派3—5名致富带头人到湖南、贵州等地学习食用菌种植、销售技术,同时免费为种植户和合作社提供为期2个月的岗前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通过学习观摩、技术培训、外出就业等方式让群众揽好食用菌种植技术“瓷器活”。

突出项目带动、示范引领,种下“小菌菇”。产业发展项目化。围绕“1+1+3+N”的食用菌联动发展思路,即:建设1个100亩左右的食用菌精深加工中心和1个东山食用菌“菌棒”生产工厂,除东山外再布局2个标准化出菇基地,东山乡四个村建设100个智慧菇房,发展100户食用菌种植大户。整合上海援建资金、“十县百乡千村万户”产业资金和企业发展资金1650万元,分步推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加工能力提升、三产初步融合,把东山建设成全州最大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和交易市场,形成链条全、功能多、产业强的发展格局。厂房建设标准化。通过村集体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公司资金入股等多种模式,以“工厂化”模式建设食用菌基地,2023年初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含6470㎡食用菌大棚、3150㎡生产车间、10个食用菌“智慧菇房”及蓄水池等配套设施,今年继续实施基地二期建设,续建20个“智慧菇房”和13个标准化车间,建成后可实现菌棒生产自主化,从被动采购到自主生产,开启全新供应模式。“智慧菇房”实现食用菌种植2.0版,通过恒温、恒湿、恒光一体种植,彻底摆脱季节和气候对食用菌种植的影响,还能根据市场实时需求,快速调整种植菌种类型,不断迭代生产品类,实现全年四季稳定产出时鲜菌菇。特色引领品牌化。以红托竹荪、虎松茸、秀珍菇为主打品牌,引进鹿茸菇、羊肚菌、姬松茸、银耳、黑木耳5个优势品种。试运行8个月期间,共投入20万个菌包投产出100吨平菇和秀珍菇,实现收入78万元。

突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构建“大产业”。健全机制提效。建立“三个一”工作推进机制,采取一名主要领导包保项目、一个专班推进、一个专家组挂联的方式,将全乡资金、人才、项目重点向食用菌产业倾斜,变“各自为阵”为“搭台唱戏”,通过年初计划、双月研判、季度总结、现场督促,及时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规范管理提质。结合东山乡食用菌发展特点,编制完成生产质量管理手册,统一食用菌种植、采摘、包装、销售“四个环节”流程标准。每天由专人实时监控基地食用菌栽培状况,将优质平菇出菇时间由原来的28天缩短至7—15天,产量提高20%。完善链条提速。补齐补强食用菌“菌包”基质制作回收链条,加大与三德木业、金川等公司合作,规范农业废弃物、使用后“菌包”再利用,通过集中回收、二次加工,还肥到田、循环利用,每年为周边种植户增收约50万元,带动长期和临时性就业300余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相辅相成。

突出联农带农、群众参与,念好“致富经”。贯通集体经济“壮大路”。推行“企业+基地+村集体+农户”模式,通过盘活闲置土地、租赁固定资产等,每年全乡4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以上。联通联农带农“致富路”。为壮大食用菌产业发展,计划投资1500万元到东山乡前进、荒寨、南林、合掌4个村建设“智慧菇房”100个,充分利用村集体的闲置土地、闲散劳力,采取租赁、承包的方式,按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万雨兴公司双方1:1比例出资,农户出资部分申请金融支持智慧方舱种植贷,建成后同万雨兴公司签订种植订单,收入分配实行“433”利益分配机制,农户40%、公司30%、村集体30%。畅通群众务工“就业路”。项目建成后,由云南万雨兴公司向农户统一提供免费菌棒、统一提供免费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市场保底回收,截至目前带动周边群众6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集体创收20万元。


(来源:中共文山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明兰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