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菜”何以“出山”

发布时间:2024-12-09 11:03:58  

——探访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

近年来,在全国蔬菜市场中,“文山蔬菜”渐渐有了一席之地。除了山东的“寿光蔬菜”、云南的“通海蔬菜”“呈贡蔬菜”这些品牌外,“文山蔬菜”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冬春市场供应蔬菜的主力军。2024年,全州蔬菜种植面积346.89万亩,同比增长47%,居全省第一位,预计总产量532万吨,农业产值约200亿元。其中,销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31.2万吨,同比增长11%,在云南供粤港澳大湾区冬春蔬菜总量中,文山州约占70%。

航拍下的蔬菜基地。

“文菜”凭什么能占这样大的份额?近日,记者来到我州蔬菜种植基地比较集中的县市,探访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秘密”。

当地村民采收蔬菜。

初冬的清晨,太阳挣破云层,还有些寒意的大地顿时有了丝丝缕缕的暖意。放眼望去,平整肥沃的土地上,就近务工的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收割着韭菜,这些韭菜将发往天津、北京等地,最终成为市民餐桌上热腾腾的菜肴。这里是丘北正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总经理杨国辉正看着村民们采收,计算着当天的货车几点能来装货、几点出发,以确保这些蔬菜能“带着新鲜劲儿”到大城市。

一说起种菜,杨国辉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大湾区的人喜欢叶菜,我们就在靠水的地方多种叶菜,到夏季就搞玉米制种。文山这边种出来的菜口感好,非常受欢迎。”“我们在广州等地的市场直接有档口,从这里采摘下来运到广州只要16个小时,头天下午采下来,第二天早晨就能运到,新鲜得很!”

杨国辉是“老农人”了,8年前来到丘北县成立公司,在曰者镇新寨村流转土地3700亩种起了蔬菜,主要销往广州、深圳、澳门、香港、北京等城市。“我们年产量有2万吨,每年光发工人工资就要3500万元。”杨国辉说。

蔬菜温室育苗。【中康公司供图】

从全国市场来看,“夏季蔬菜看甘肃,冬春季蔬菜看云南”,由于云南冬季温暖,种菜不需要大棚,加之便利的区位和优良的土地条件,吸引了一大批“种菜人”,杨国辉就是其中之一。而文山,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云南众多蔬菜基地中比较受欢迎的一个地方,作为文山本地人,杨国辉自然把眼光投向了州内的土地上,从砚山到丘北,他的蔬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和标准也越来越高,“我们现在都是订单式、个性化生产,根本不愁销路。”杨国辉有些自豪地说。

持续向好的蔬菜产业发展趋势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到“菜篮子”的建设中。鸿莲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丘北县一家专门种植蔬菜的企业,23岁的张志国和父亲张用能是负责人,5年前他们流转了500多亩土地开始了蔬菜种植,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今年种辣椒,赶上行情好,产值预计能达500多万元。“到了辣椒采收季,光我这地里就有100多个人务工,一天发出去的工资就将近2万块。”年轻的张志国脸上绽开了笑容。

自动喷灌系统定时浇菜。

今年5月,他们利用闲置的70多亩西瓜大棚种起了辣椒,由于种出的辣椒皮薄肉厚、辣度适中、品相上乘,很受消费者欢迎。说起找市场这事,张志国还有点小得意:“我就把我们的辣椒在抖音上播,没多久就有人主动联系我了,来谈合作。”“以前菜在地里不知道怎么卖,现在有各种渠道销售,我们只要负责种好菜就行了!”张志国说。

在文山市德厚镇的2000亩蔬菜种植基地,绿茵茵的菜苗在自动喷灌下生机勃勃。基地一名老工人说,再过一个多月,就有卡车排队来拉菜。外面的市场很大,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以前几百斤的菜拉到文山的菜市场都不一定能卖掉,现在一天就能卖好几大车!”

冷库,是延长蔬菜产业链的有效载体。在普者黑高铁站附近刚刚建成的普者黑现代农业产业园冷链物流中心,下个月即将迎来企业入驻。这是文山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的重点子项目之一,园区的目标是要建成文山全域“农业产业集散地”和“城市农商会客厅”,建设项目包括冷链物流中心、保鲜库、冻库等。

“我们的主要冷链产品是生鲜畜牧、禽类肉食、蔬菜水果、花卉苗木、中药材等等,能辐射带动十多万亩的果蔬种植基地,能有效延长‘菜篮子’的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负责人廖成荣介绍说。

而在文山市德厚镇的玉乡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冷库集群所发挥的作用更是直观可见。

菜农展示丰收的蔬菜。

“我们新一批的姜才刚刚采收上来,昨晚工人们忙到半夜。这下,姜农中间又要出好几个百万元户啦!”公司负责人张贵云双眼因为熬夜布满血丝,语气却忍不住地高兴和自豪。

在公司冷库里,包装好的小黄姜密密麻麻装满了仓库,这些刚刚采收的小黄姜,可在冷库里保存一年半左右,根据市场行情再进行销售。这里是云南省内最大生姜单体公司,也是文山州内最大的农产品保鲜冷库。张贵云21岁时就跟着父亲学种姜、跑市场,愣是用自己的专业和真诚一家一家跑下了国内多家市场,现在他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了集种植、收购、储存、粗加工、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市场已经拓展到了广东、上海、重庆等国内大部分城市,现在还开发了海外市场。“现在我们的产业还只是粗加工,下一步我们计划做精深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我们还准备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建商超,把我们的农产品直接搬到我们自己的市场!”张贵云充满信心地说。

蔬菜产业,绿色希望。【杨道能 摄】

在砚山县,同样从事生姜种植、储存、加工、销售,刚刚建成投产的中国云南小黄姜产业园暨文山州特色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已经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公司拥有稳定的冷链仓储技术,旨在打造云南小黄姜本地最大收储交易产业园。

这是一家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对于文山的招商速度及后期的跟进服务,公司总经理张杰赞不绝口,“进度几乎一个月一个样,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半年时间,这就是‘文山速度’‘文山效率’!”张杰竖起了大拇指。

“在蔬菜商眼里,文山出去的蔬菜品质是没得说的。”半年前在文山市德厚镇流转2000亩土地发展蔬菜产业的马怀应是文山市念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有多年种菜经验的他,对“文山蔬菜”充满信心,“这里自然条件好,我们严格实行精细化种植,种出来的蔬菜供不应求”。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基地第一批蔬菜已经成熟上市,发往广州、香港等地。

植保无人机飞防助力蔬菜病虫防控。【熊平祥 摄】

为建强“菜篮子”,文山州也在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蔬菜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产业链条延伸,不断丰富“菜篮子”内容,让蔬菜产业集群产量更高、质量更好、品牌更优。

从制种、育苗,到蔬菜种植、物流运输、冷链库存,再到全国各地的商场超市,“文山蔬菜”正在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一头连着山外面的广阔市场,一头连着文山广大菜农的增收。蔬菜产业,正成长为文山联农带农的“朝阳产业”。

初冬的早晨,太阳照在广袤的大地上,照在平整连片的蔬菜基地里,照在劳作的菜农们的笑脸上,温暖,又生机勃勃。

(记者:窦文金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文山州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刘虹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