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新文山 新实践】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 推动马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09 15:22:34  

10月15日至16日,省委书记王宁率队到文山州调研指导工作以来,马关县积极响应,深刻领会省委关于群众增收、产业发展、“一老一小”、绿美建设等工作的指示精神,立足实际主动想、扎实干,全力推动省委部署要求在本地落地落实。

聚焦群众增收   深化产业革命

做好产业谋划。立足辖区气候、土壤和资源禀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群众意愿为前提,鼓励支持引导群众发展适合本地条件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以林下种植、古茶树、砂仁、草果、中药材等为主的西部林下经济带;以生猪、肉牛、土鸡生态养殖、蔬菜、生姜、食用菌生态种植为主的中南部生态经济带;以热带水果、冬季蔬菜种植为主的沿边热区经济带;以县城周边为中心的中部农副产品区,形成马关县“三带一区”的产业发展布局。

壮大四大产业。粮油产业:因地制宜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2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6.5万吨以上,大豆播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以上,水稻旱种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油料播种面积9万亩以上。中药材产业:力争在仁和镇打造砂仁、草果示范种植基地900亩以上,在八寨镇、大栗树乡、马白镇打造三七、黄精、重楼、石斛、白芨等中药材种植2.6万亩以上。蔬菜水果产业:力争在健康、古林箐、金厂、小坝子等乡镇发展热区水果种植8万亩以上;以都龙、健康、马白等乡镇为核心积极发展柑橘种植;以云南红果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引领,在马白镇及周边力争发展红果参种植1万余亩;以南捞、马白、篾厂、古林箐等乡镇为核心大力发展百香果、猕猴桃等特色水果种植。畜禽产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品质优势和养殖传统,大力发展生猪、肉牛养殖和家禽养殖,在马白、坡脚、大栗树等乡镇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养殖区域,力争生猪年出栏达22.8万头以上,肉牛年出栏达4.7万头以上,家禽养殖年出栏达195万羽以上。

着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就地就近拓展农产品初加工,支持龙头企业做优万寿菊、木姜子、砂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同时,建设完善冷藏保鲜设施及商品化处理设施,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培育,力争全县绿色、有机产品及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质农产品认证产品达10个以上。积极探索“工艺品+文创”“节庆+营销”等模式,培育一批具有民族地域特色并形成品牌的文化产业园区、非遗工坊,营造文化产业发展氛围,扩大品牌影响力。

关注“一老一小”    强化民生保障

建立“党建+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将农村养老服务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依托村级党组织落实政府投放农村基层的养老服务资源,推进农村养老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满足老年群体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同时,采取“社工+村干部+志愿者”形式,组建村委会(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因地制宜开展老年人急需的助餐、助洁、助医等“十助”养老服务。

打好养老旅居特色牌。围绕创建“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示范县”发展定位,充分依托边境独特的自然风光、红色历史、民族文化等禀赋资源,积极探索边境旅游新路子,为老年群体提供重温历史、边境观光、民族风情等为一体的旅游体验。依托马洒、阿峨新寨等民族文化旅游村落,雾缦云山、小马固新寨、老董寨等旅游景区,配套完善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等旅游基础设施,全力打造“旅游+康养”产业新品牌,积极拓展“养老旅居”新业态。

将少儿活动阵地做优。建立一套“属地乡镇挂村领导+家庭监护人+校外班主任+专职儿童主任+党政结对干部+社工及志愿者+法治副村长”“少年儿童之家”运作管理机制,坚持“三张表单”管理。整合“五老人员”、学校教师、党政结对干部、社工等人员力量进驻“少年儿童之家”开展活动。

把少儿服务阵地“提质”。以南山幸福社区为试点,建立社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室,积极探索“家、校、社”“三位一体”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一个心理辅导团队,充分整合资源,广泛吸纳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社工、志愿者等人员加入心理辅导师资团队,按照“5+2”工作机制,孩子们可以通过提前电话预约的形式开展心理辅导。畅通一个信息交换渠道,建立“家长↔学校”“家长↔社区心理督导室”“学校↔社区心理督导室”信息交换机制,多方关注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共同研究制定解决问题办法。

马关县大栗树乡乌木村群众采收万寿菊

推进绿美建设   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打造马关新标签。落实美丽中国、美丽云南、美丽文山建设要求,坚定因绿而兴、向美而行,坚持绿美建设一直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推进绿美马关建设,让皆绿、皆美、皆绿美成为马关的新标签。

优化旅游环境。持续深化“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畅享马关”活动,积极探索“旅游+”“+旅游”模式,打造以美丽县城为中心的10公里旅游圈。依托G219、G248两条主轴主线的10条精品旅游线路,全力发展县城周边周末休闲游、景区游、村庄游,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消费场景,大力发展假日经济、节日经济,全力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做精做靓健康养生特色牌。用马关土特产开发一批有马关特色、游客喜欢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打造一批旅游新业态,特别是发展青少年群体喜欢的旅游新业态,丰富游客的马关旅行内容,用优质旅游产品留住游客;开发并推出马关3天2晚游产品,在各景区创新性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举办打陀螺、倒爬花杆、旋转秋千、滚铁圈、民间传统武术等游客可参与性强的传统文化活动。

强化招商引资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实项目谋划,在发挥比较优势上促招引。围绕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结合马关优势特色资源,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从“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土地、环保、能耗等要素保障和园区承载能力,完成一批“小体量”资源摸底排查,依托各乡(镇)资源科学谋划“小而优”“小而美”项目。

优化要素建设,在服务保障上促招引。强化园区要素保障,按照产城一体化发展理念,完善“一园三片区”总体规划,进一步盘活园区项目、闲置厂房、低效用地,引导新招引项目优先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为落地企业提供招聘、劳务派遣、培训等用工服务保障,围绕用电、用气等方面,通过推进绿电、新型储能等一体化建设,切实优化降低园区生产要素成本。

拓宽招商路径,在招引效能上求突破。紧盯目标区域,发挥驻点招商小分队“先锋队”和“宣传员”作用,大力挖掘有效项目线索,积极邀请意向企业来马关考察。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邀请帮扶方来马关调研考察,推送投资信息、机遇清单,“一对一”对接会商,协同引进落地一批匹配度高、根植性强的产业及配套项目,推进产业协作。利用马关国际花山节、兜阳节等重大民族节庆,开展乡情招商系列活动,多渠道收集知名乡友投资信息,定期推送招商项目,激发回家投资意愿,力争引进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聚集一群。

(作者为中共马关县委书记郑锦)

(编辑:刘虹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