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乡村新动能丨广南县董弄村小组:“出实招”精准破题乡村建设“中梗阻”

发布时间:2024-12-10 15:33:45  

【编者按】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文山州针对乡村建设中的诸多难题,突出党建引领,弘扬“西畴精神”,聚焦村民自治,落脚乡村建设,探索了自建理事会的新做法,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文山发布聚焦自建理事会的探索与实践,通过生动故事、典型案例,推出《乡村新动能》系列全媒体报道,充分展示自建理事会在乡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今天推出《广南县董弄村小组:“出实招”精准破题乡村建设“中梗阻”》。

董弄村隶属旧莫乡板茂村委会,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是典型的壮族村落,民族特色浓郁,全村共有39户187人,其中脱贫户5户、监测户3户,有正式党员3名,群众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红薯、玉米,养殖高峰牛、外出务工等。今年3月以来,旧莫乡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秉承“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理念,以党建引领成立自建小组,以全域整治为目标,将董弄村小组作为“千万工程”试点,通过政府供料,群众自建自管自用方式持续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充分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做到不等不靠、奋发图强。

坚持破题有力,激发群众自治“驱动力”。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董弄村坚持党支部领导、自建小组推动全面配强自建小组一线堡垒,统筹村级人才库资源,集合村组工匠能人、致富带头人、党员干部、乡贤能人组成自建小组,让“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以“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为原则,在村庄规划中,自建小组广听民意、深入走访,带头逐户勘察地形,紧扣“基础功能完善,实用美观并重”的理念,在乡村技术组的指导下合理布局规划化粪池、排污管道,同时让群众全程参与乡村规划全过程,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群策群力认真谋划、细致部署,为村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以来,董弄村共召开自建小组会议10次,召开群众会8次,进行现场技术指导30余次。

坚持解题有序,激发群众自建“内生力”。聚焦村内基础设施短板,自建小组以“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小投入干出大成效”的理念,让群众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人翁”,通过“政府供应建设材料物资,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推进绿美建设、裸房风貌整治、厕所革命、垃圾清运、污水治理“三场革命”,广大群众拧成“一股绳”,不等不靠,投工投劳,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出美丽家园,群众真正热起来、动起来、干起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群众共计投工投劳1200余人次。目前,董弄村垃圾清运已全面运行,污水治理、裸房”风貌、厕所改造已全部完工,污水治理节约资金24万元,裸房风貌整治节约资金50万元,厕所改造节约资金4.94万元,牛圈改造节约资金26.7万元,通过自建小组组织村民自建,共节约资金105.64万元。

坚持答题有方,激发群众自管“新活力”。为形成“比着干”“争着干”“抢着干”的浓厚氛围,董弄村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效能,以“一约、一卡、一榜”构建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干部带动、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共治格局。村规民约立规范。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引领文明乡风建设、加强基层治理、推动环境治理、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由群众协商制定村规民约,以通俗易懂的条约条款规范,让群众自治有“规”可依,让“小村规”激活乡村治理“大效能”。征信卡强约束。依托村规民约制定十项授信原则,将群众日常所需办理政务事宜与十项授信原则“绑定”,把绿美建设、义务教育、移风易俗、基础设施等内容纳入征信管理,对不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人居环境脏乱差、不遵守村规民约的群众,到村委会盖章办事不予受理,群众需通过整改并由村干部验收合格后方可受理,将自治乡村“软要求”转为共建“硬约束”。红黑榜树典型。充分发挥“红黑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将村规民约作为红黑榜评比的重要内容,将先进典型事迹进行集中展示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曝光反面案例,以舆论压力促进文明乡风培养和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


(来源:文山州委办)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明兰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