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新文山 新实践】广南县六郎城村:打造“旅居云南”示范村

发布时间:2024-12-13 15:59:40  

广南县杨柳井乡六郎城村,全村国土总面积17.24平方公里,全村135户535人。近年来,该村以康养为特色,依托独特的石斛产业,引进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垭公司”),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老屋等资源资产,把农、林、牧等传统产业与旅游相结合,建成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区,开发六郎城石斛生态观光园、丛林石斛万米观光长廊、精品民宿等项目,打造铁皮石斛+康养产业链,形成铁皮石斛种源选育、幼苗培育、仿野生种植、药食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链,打造“吃、住、行、游、购、商、娱、学、养、疗、悟、体”等旅游新业态,形成集生态农业观光、历史文化体验、民族特色食宿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成为远近闻名的旅居村。今年以来,该村接待省内外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20万元,其中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河南等地的游客3000余人次,三分之二的旅客居住时间在1周以上。在旅居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23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30.35万元,群众获得薪金、股金、现金、奖金、租金“五金”收入,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万元。今年预计可突破3万元,明年有望可实现3.5万元,力争后年4万元以上。10月16日,省委书记王宁到六郎城村进行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要总结推广成百上千个“六郎城”“土瓜冲”“曼海村”,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打造“旅居云南”升级版。

依托三大优势抢跑旅居“新赛道”

一是交通便捷优势。六郎城村位于广南县杨柳井乡,通行有云桂高铁、广昆高速、那兴高速以及在建广南至广西西林高速等,距离县城仅1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二是生态宜居优势。平均海拔1260米,年平均气温19℃,年降水量1128毫米,全年无霜期300余天,森林覆盖率达82%,古木苍翠,空气洁净,常年云雾雨露滋润,是天然的森林氧吧,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三是石斛康养优势。石斛被誉为九大仙草(铁皮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深山野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苁蓉)之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含有多种生物碱、总氨基酸等,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抑制肿瘤、抗衰老、补五脏虚劳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石斛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广南县是“中国铁皮石斛之乡”,全县发展铁皮石斛龙头企业2家、1家合作社,广南县铁皮石斛种植面积为4429亩,农业产值近7094.75万元。2023年广南铁皮石斛被列入国家药食同源产品目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该村通过深挖石斛药食同源价值,推出独具特色石斛养生美食,将铁皮石斛产业与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相结合,打造集“度假体验、文化创意、特色医药、康养休闲、城市邻里”于一体的“石斛康养小镇”,形成旅居新亮点。

以“三化”激活旅居“新钱景”

按照“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的“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引进凌垭公司,打造“六郎城·仙草秘境”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铁皮石斛延伸拓展“康养+”产业链,实现“旅游+农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今年9月份,实现“一二三”产综合收入3420万元,预计今年收入3800万元以上。一是组织化盘活资产。强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通过市场化盘活村委会的资金、资源、资产,形成固定资产,以“出租+入股”方式,由凌垭公司统一管理运营。目前,凌垭公司已流转闲置房屋14栋,签订租期20年的租赁协议,用于打造石斛博物馆、森林星空屋、精品民宿等。同时,盘活了石斛湾酒店,由数投公司负责管理,俄山橡树有限责任公司运营。自今年2月份开业以来,已开发的民宿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营业收入超过300万元,公司负责人说“现在民宿几乎都是住满的,节假日更是供不应求”。今年以来,景区接待省内外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0万元,二是专业化运营。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建立铁皮石斛研究基地、科技专家服务站,建设石斛产学研教学大楼,研发推出石斛健康食品、护肤品、养生品等六大系列50余种产品。建立凌垭健康生活馆、凌垭健康驿站等线下直营店和完善的代理销售机制,开通云之通、832扶贫商城、京东农业扶贫馆、淘宝、微信商城、抖音小店等线上店铺,用好抖音直播,打造了线上线下立体化营销矩阵。目前建立种苗繁育基地4个,建成种苗组培基地420亩,林下石斛种植1219亩,年产组培苗达120万瓶、产种苗2000万丛、鲜花和鲜条30吨,实现生产和销售收入2000万余元以上。三是品牌化运作。实施“中华仙草·广南石斛”的品牌战略,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努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先后注册20余个系列商标,建立了鲜明统一的产品品牌形象。建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铁皮石斛研究基地、云南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田间学校、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专家服务站,与南京农大、云南农大、文山州农科院达成深度合作,坚持种植与研发相结合,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以“小石斛”解锁旅居“新业态”

该村把石斛资源优势作为发展康养旅居的掘金点,深耕更多旅游业态,围绕“吃、住、行、游、购、商、娱、学、养、疗、悟、体”等业态布局为抓手,高标准推进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区建设,以点带面做好“旅游+”文章,使单纯的赏花观景成为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以节招商的特色旅游经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赏石斛。共流转1219亩广生石斛的森林,通过建设野生石斛抚育基地、石斛种苗驯化培育基地,让游客能够在每立方米负氧离子达5000个以上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天然氧吧”休养生息,体验“天然石斛博物馆”,赏吊挂栽种的石斛点串成线、线连成片,形成独具特色的石斛景观。二是品石斛。凌垭公司以石斛为主要元素,专门建设“贡斛苑”,创新开发石斛鸡、石斛馒头、石斛酒、石斛汁、石斛花茶等养生美食,推出独具特色和康养价值的石斛宴,实现了从育苗、驯化、栽培以及西枫斗制作的农业产业化,将昂贵的铁皮石斛变成了每家每户都吃得起的美味食品,让石斛大健康产品普惠大众。2023年石斛被列入国家药食同源产品目录。三是卖石斛。以“研发+销售”扩效益,开发研发推出石斛健康食品、护肤品、养生品等六大系列50余种产品,产品已销往“北上广”等大中型城市,实现石斛文化产品年销售收入1500万余元。四是玩石斛。建成有92个石斛品种的“石斛天然博物馆”,建设1条惊险刺激的丛林万米石斛观光长廊,开发了石斛丛林魔网、丛林荡桥、丛林穿越等项目,让石斛更具可玩性。在石斛山谷森林里开发森林音乐广场、吊床秋千、许愿树等项目,结合传统壮族文化、六郎遗迹文化、石斛产业文化等,坚持“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持续开展六郎节、石斛花节、壮族三月三等主题活动,参与人数达50万人次。

以“五金”收入让群众共享旅居“新收益”

在石斛产业、旅游业和龙头企业带领下,建立“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实现群众领薪金、分股金、挣现金、获奖金、得租金。一是公司务工领薪金。通过引进凌垭公司,建设生态观光景区,提供了长期稳定就业岗位142个,本村就有69人签订长期就业合同,实现稳定务工。同时,有石斛种植、石斛管理、保洁等临时用工需求,全村外出务工人员从2021年的180人减少到目前的51人,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增收。二是资产入股分股金。村委会整合林下经济项目372万元资金参与合作社建设石斛观光园,整合扶贫项目资金35万元与合作社合作建设100亩仿野生石斛种植基地,以项目投入资金总额入股凌垭公司,按总金额的5%比例分红,2023年村集体获得分红股金20.35万元。引导并带动90户群众自愿筹资1080万元入股凌垭公司,按照入股金额每年10%分红给农户,2023年共获得分红资金108万元,户均可增收1.2万元。此外,群众将闲置的14栋房屋入股凌垭公司,用于石斛康养小镇精品民宿等业态建设,户均可增收0.2万元。三是生产经营挣现金。随着人流增加,带动村民发展餐饮、民宿、园艺等业态,生产经营挣现金。目前,六郎城村内共有42户群众参与业态经营,群众自己在家门口创业当老板,每年户均实现增收3万元以上。群众还积极参与发展石斛庭院经济,由凌垭公司统一供苗、统一指导、统一回收,带动村内82户年户均增收0.3万元以上。四是联动发展获奖金。通过村企联动,公司效益得到了质的提升,凌垭公司拿出门票总收入的3%,作为奖励性资金分给群众,2023年六郎城群众获得门票奖金共计16.3万元,户均获1200元。五是集体经济得租金。村集体通过整合东西部协作帮扶的资金等,将建好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项目,出租给公司运营,获得每年10万元租金。

(中共文山州委政策研究室)

(编辑:刘虹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