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打好收官战 | 广南:实施“头雁”项目 推动产业振兴
发布时间:2024-12-18 10:10:54
近年来,广南县坚持将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源动力”,让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通过参加“头雁”项目,开眼界、增学识、强本领,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助农增收致富。
图为广南县莲城镇那秧村委会的广南县茶树种质资源圃2024年12月9日饶泉梅摄
初冬的早晨,雾气茫茫。走进位于广南县莲城镇那秧村委会的广南县茶树种质资源圃,夹杂茶香的冷冽空气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虽然现在是茶树的休眠期,但也要做好管理,不能疏忽大意,特别是刚种下去的苗,一定要管护好......”这里,共种植地方良种底圩茶优良单株56个、国家级茶树良种2个、省茶科所茶树品种区域性实验材料13个、省级茶树新品种12个。作为广南县高原特色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的王倩,经常会到茶圃查看茶树管理情况,更新产品陈列,力求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
图为王倩在整理陈列的产品2024年12月9日饶泉梅摄
2023年3月,王倩通过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支持,前往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学成归来后,她针对广南当地茶叶多为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实际,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并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在精深加工上狠下功夫,生产出了云白一号白茶系列产品,从而打破了底圩茶多作为原料茶使用的局面,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图为各种茶产品2024年12月9日饶泉梅摄
“广南县底圩茶这个独特的地方群体品种,它除了传统的在茉莉花茶市场作为茶底来使用外,经过去年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的指导,我们也应用研发出了底圩白毛茶制成的白茶产品、红茶产品,并获得了一些工业化品牌客户的订单。”王倩向记者介绍道。
作为“头雁”,王倩还肩负着引领“群雁”的责任。为进一步做活“茶文章”,2023年9月,广南县高原特色生态茶叶有限公司与广南县底圩茶香村集体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采取“公司+村投+初制所+农户”的订单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在广南县底圩乡普盆村委会选取坡暮、威卖、芭腊等七个村小组共3600亩茶园作为示范基地,实行统一生态管理、统一采摘标准、统一加工标准,并从品牌、销售等重点环节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企业增效,茶农增收。
“在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家在楼顶上打造出一个10平方的家庭萎调室,学习如何制作白茶,7天时间就做得18斤,增收了800块。”广南县底圩乡普盆村委会威卖村小组村民李组成高兴地说。
据了解,公司计划在2025年,把示范带动的茶园面积,从底圩乡的普龙、普盆村委会延伸到坝美镇的八达村委会和石山农场,茶园种植面积达到三万亩,带动农户超过3000户。
图为云南云之香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农玲正在详细地了解公司产品在线上、线下的销售情况2024年12月9日饶泉梅摄
在此间风物供应链管理(云南)有限责任公司内,云南云之香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农玲正详细地了解公司产品近来在线上、线下的销售情况,特别是针对新产品的上市,只有及时收集销售信息,才能在进一步的推广营销中把握好市场定位,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图为云南云之香米业有限公司的新产品2024年12月9日饶泉梅摄
今年11月,农玲通过“头雁”项目到云南农业大学学习,特别是专业课——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的学习,让她受益匪浅。作为企业的一员,产品的推广、品牌的打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学以致用,方才不辜负“头雁”所担负的责任。
“利用学到的知识,结合我们公司的产品,特别是今年推出的八宝米一号、二号、七号系列产品也全线上线、上市了。今后,我将继续用学到的知识,做好八宝米品牌建设工作,让八宝米走得更远更宽,走向全国。”农玲说道。
据悉,根据国家农业农部、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实施乡村产业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育的要求,自2022年以来,广南县严格按照学员遴选标准和程序开展学员遴选推荐工作,三年来,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共从高峰牛、茶叶、水果、中药材、粮油种植等领域推荐选送了36名产业发展带头人参加“头雁”项目培育,分别到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开放大学参加培训学习,使其在政策解读、企业管理、产品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与推广等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并在全县各产业领域发挥了“头雁”引领作用,有效推动广南县乡村产业振兴。
(广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泉梅)
(编辑:郭韦 排版:向传帅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