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云南日报】西畴县“三必到四必访”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在源头
发布时间:2024-12-19 11:12:26
12月19日
《云南日报》刊发文章
《西畴县推行“三必到四必访”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在源头——
知民情 解矛盾 促善治 暖民心》
报道了文山州西畴县
着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探索实施党建引领“三必到四必访”工作机制
完善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详细报道如下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近年来,西畴县着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实施党建引领“三必到四必访”工作机制,即对各村(社区)矛盾纠纷必到、突发事件必到、聚集活动必到,对困难特殊家庭必访、留守家庭必访、长期外出返乡家庭必访、新分户家庭必访,完善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022年底探索创新该机制以来,西畴县共走访群众5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200余个,协调解决群众困难4000余个。西畴县先后5次获云南省“先进平安县”称号。
一线访民情 实地解民忧
“大妈,以后一定注意家里的安全,有困难就给我打电话。”在西畴县新兴社区杨玉英老人的家中,网格员叮嘱着注意事项。“老人独居在家,前段时间烧水把电磁炉都烧冒烟了,要不是网格员走访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新兴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维婵回忆道。
新兴社区是西畴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了全县9个乡(镇)423户1786人,安置区群众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弱,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多,社区内各类问题交织,整体情况复杂。“那些看起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不能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调处,就有可能演变成社会治安事件、民转刑事件。”张维婵说。
改变,发生在推行“三必到四必访”机制之后。
社区2栋网格员阳自富早早起床后,便四处入户探访。“天冷了,老人过冬有什么困难吗?”“今年返乡了,要不要考虑留在本地上班,现在社区有不少岗位呢。”一家家推门,一户户问需,这样的工作,阳自富每周至少要开展一次。“困难特殊家庭、外出返乡家庭是我们重点走访的对象,哪家有几口人,家里有啥困难,我门儿清。”从帮助居民缴纳水电费、安装电灯到协调家庭纠纷、探望因病需常年服药的村民……担任网格员近半年,阳自富不仅掌握了网格内的大事小情,也成了大家贴心的管家人。
“基层治理最怕的是群众有难事烦心事,却不愿意将诉求表达出来,等到矛盾爆发了,社区才介入处理。”张维婵说,“建立了走访机制,工作有了抓手,重点关注困难特殊群体,有矛盾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化解。”
为了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西畴县将关口前移,聚焦基层风险隐患“雷点”、矛盾纠纷“热点”、特殊群体“盲点”,融合、整合网格内单位、社会组织、物管等资源力量,组织全县1.1万余名各级党员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组建“必到必访”小分队,嵌入县、乡、村、组4088个微网格,对各类风险隐患早预判、早介入、早应对,对能就地化解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对重大问题及时按程序上报,杜绝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为畅通群众反映社会治理问题和表达个人权益诉求的渠道,2022年起,西畴县推出“接诉即办”小程序,让群众点单,由小分队精准配送服务,高效办理群众反映诉求。截至今年11月,“接诉即办”小程序累计注册用户70436人,收到诉求2475件,受理率100%,办结率99.72%,群众办结满意率达95.89%。
拧成一股绳 合力化纠纷
还未进村,便听到一片欢声笑语传来,干净秀丽的村子里,村民们围坐在村口榕树下,远处的良田沃土中,燕窝果等农作物正茁壮生长。
西畴县鸡街乡鸡街村委会蝴蝶村美如其名,它的美,历经了破茧成蝶的艰辛。“曾经的蝴蝶村贫穷落后,村子脏乱差,村民之间矛盾纠纷不断。”鸡街乡鸡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孝庆说,“改变村子状况,关键就是做群众身边的知心人,而不是坐等群众上门,要主动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
2021年,蝴蝶村小组对全村100多户人家的土地进行提质改造,但按照项目验收要求,需要将整治好的土地统一流转给公司种植3年,这样一来,村民面临着无地可种的局面,不少群众担心会引发新矛盾。杨孝庆带领村“两委”多次开会研究,片区网格员进村入户了解情况,经多方协商,将自主权留给群众,不仅获得群众好评,更拉近了干群关系。
“矛盾纠纷调解,一靠机制,二靠人。”杨孝庆总结道,“每一位网格员都是调解员,一次调解不成就两次,网格员调解不成就村委会调解,问题一定得解决。”用心化纠纷,全力解民忧,鸡街村成立鸡街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搭建调解网格75个,配备6名村干部作为专职调解员,135名党员成为兼职调解员,把调解室从办公室搬到农家院坝、田间地头,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蝴蝶村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23年鸡街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过去基层矛盾纠纷处理常常见得到的管不了,如今多部门合力共治,治理力量不断下沉,矛盾纠纷无所遁形。”西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雷必婷介绍,让矛盾化解在“家门口”,推动问题实质性化解,多元解纷生力军纷纷入场。各级党员干部落实挂包责任制,配合乡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妇联、社会事务办等力量开展坐班问诊、进村出诊、集体会诊、上门复诊。同时,依据风险等级、矛盾纠纷复杂程度进行分类定级,形成“全面走访+摸清底数+精准研判+包保落实+提级办理”五步走闭环管理。多年来,全县矛盾纠纷93%解决在村内、6.2%解决在乡(镇)内、0.8%解决在县内,实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重大问题第一现场研判,确保小事不拖大、隐患不爆雷。
(《云南日报》记者:王世涵 张文峰)
(编辑:李娟 排版:张振飞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