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我爱我家•城乡焕新颜》全媒体系列访谈(第2期)走进马关
发布时间:2024-12-20 09:44:41
文网讯 12月19日,文山州“七城创建”工作指挥部、绿美文山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文山州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的“我爱我家•城乡焕新颜”系列访谈活动走进马关县。
本期节目邀请到马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徐晓川,马关县马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亚银,马关县古林箐乡党委委员、副乡长王自卫做客直播间,并现场连线马关县坡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应龙,马关县古林箐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余红铝向大家介绍马关县如何以“文山之干”的革命性举措苦干实干加油干,全域推进“七城创建”、绿美建设、城管革命、美丽集镇建设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群众持续增收,让绿水青山成为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近年来,马关县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一号工程”抓紧抓实,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围绕“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建设目标,聚焦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全面推广“乡村自建理事会”经验,“内外兼修”不断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绿美建设在全州干在前、走在前,绿美马关持续出色出彩出圈。
“一是坚持里子面子一起抓,实现从‘走不进去’向‘不想走出来’转变。二是坚持城镇乡村一起抓,实现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坚持塑形铸魂一起抓,实现从‘小切口’向‘大养成’转变。四是坚持颜值产值一起抓,实现从‘洁净美’向‘绿富美’转变。”徐晓川介绍,马关县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文明城市、云南省美丽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全省、全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供了“马关样板”。
马鞍山景区的龙树脚村临水而居,打造旅游景区后,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随之产生的生活污水、畜禽养殖黑水如何治理也成了重点和难点。为了实现“不让一滴污水流进水库”,马关县在推进和治理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做法。
“主要围绕‘看不到污水、闻不到臭味、听不到怨言’的治理目标,坚持以废治废、利用为先,采取‘补助+奖励’模式保障经费投入,因地制宜推行‘连片收集+单户治理’‘依山就势+分片治理’‘集中收集+强化治理’等以资源化利用为主的高原山区半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按照先行先试建成一批、典型引领激励一批、外出学习带动一批、互帮互建兜底一批‘四个批次’分年度、分层次逐步推进,全县‘一盘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全县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95个自然村1053个,治理率分别达74.8%和70.29%。”徐晓川说。
近几年开展的“七城创建”和“绿美建设”,让马关县从乡村到城市处处环境优美、绿意盎然、花香四溢。马关县马白镇如何引导群众将人居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让“绿美资源”变成“绿美经济”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模式。
“全面实施三清五拆党员带头拆,五堆十乱党员带头干,环境卫生党员带头扫,绿化美化党员带头做的‘四带模式’,在各村社组建村民自建理事会,让村民自治,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自己带着干,根据各自村社自然资源和产业特点,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药则药、宜果则果,引导群众发展产业。打造庭院经济特色品牌,形成特色产业。探索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绿色种植、生态养殖、院落作坊、庭院加工、餐饮住宿、休闲旅游等。”马关县马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亚银介绍。
马关县坡脚镇大讯村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坚持绿美乡村建设“面子”“里子”两手抓,积极探索出了一套污水治理的典型经验做法。
“大讯村主要采取‘连片+单户’资源化利用模式来治理生活污水,积极构建‘镇主导、村主责、民主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自建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制定《大讯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管护制度》,将污水设施建设及运维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实行分段负责,引导家家户户每天一清理,通过群众会议带、组织结对带、先进典型带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马关县坡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应龙介绍。
王应龙现场
马关县古林箐乡在打造群众满意、宜居宜业“美丽集镇”的同时,探索出了能增加村集体收入的“路域经济”,不仅改善了集镇人居环境,还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助农增收道路。
“把天空中的‘蜘蛛网’进行了规范,更换了商户的牌匾,采取‘专班+自建理事会’模式开展房屋风貌提升,对集镇主、次干道重新铺设沥青路面,利用空闲地、闲置地基进行植绿补绿,新建污水处理厂1个,铺设污水管网4300余米,建设公共停车场2个。”马关县古林箐乡党委委员、副乡长王自卫介绍,“充分利用古林箐产业优势,我们在集镇上通过精准招商,大力发展林木、砂仁、香蕉、草果等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打造老刀村‘万年青庭院’’中药材庭院’,瓢厂村‘腊肉庭院’,柏木山村‘兰花庭院’等庭院经济。”
马关县古林箐乡依托特有的资源优势,也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特色道路。
“立足‘一中心两环线’的思路,以集镇为中心,打造瓢厂—卡上—柏木山—古林箐小环线,这条线路主要是观云海、赏兰花、品古树茶,另外从古林箐—老房子—坡岗一组—干沟—419—马家湾—柏木山大环线。走米轨、观瀑布、赏兰花、品美食、重养生,通过推进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建设和观光农业示范园开发,充分挖掘特色美景,展示民俗文化,着力打造主题突出、吸引力强、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乡村旅游打卡点。”马关县古林箐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余红铝介绍。
接下来,马关县将持续聚焦“兴边富民示范县”“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示范县”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发展定位,加大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法建设、乱搭乱建等行为;连点成线,打造全域旅游“新风景”;积极做好山水田园、生态乡村旅游和康养产业三篇“文章”,全域实现一处一景、一路一美、处处皆景,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路通景美、产业兴旺,美好变化处处可感可及。
(记者:张磊)
(编辑:周秋 排版:张振飞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