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改革观察|文山州推进垃圾治理“1角钱”工程改革 推动农村环境提升跃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5-01-14 16:12:21
文山州推进垃圾治理“1角钱”工程改革 推动农村环境提升跃上新台阶
近年来,文山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解决农村垃圾清运处理难题为目标,在西畴县“5分钱”工程治理农村垃圾1.0版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收费治理“1角钱”工程改革,助力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探索出一条“自治自营自强”的治理和发展“双赢”新路径,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与时俱进
探索农村垃圾收费治理“1角钱”工程新模式
为解决乡村垃圾乱堆、污水乱排等问题,文山州西畴县自2018年开始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一体化处理模式,委托第三方公司负责垃圾清运工作,在乡村推行“5分钱”工程,筹集乡村环卫保洁资金,动员群众每人每天交纳5分钱,用于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处理,有效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达到花小钱、办大事,惠民生、促和谐的良好效果,被省委、省政府作为“六小改革”之一经验在全省推广。
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各县(市)基本采取委托第三方公司统一清运垃圾,费用一直居高不下,因财政资金保障困难,时常出现“卡脖子”“停摆”等现象,群众反响强烈。为解决财政资金不足问题,文山州在“5分钱”工程经验基础上,探索推广“1角钱工程”,动员群众每人每天交纳1角钱,县(市)财政按照一定比例补助到乡镇,由村集体经济强村公司深度参与农村垃圾治理,统筹开展农村垃圾清运工作。2022年以来,全州13653个村庄累计收取群众交纳的垃圾清运费1.65亿元,县级财政奖补兑现1.53亿元。
因地制宜
综合施策实现农村垃圾治理规范化
明确县级、乡(镇)、村委会(社区)在垃圾治理中的职责任务,构建“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城乡村一体化”的垃圾清运长效机制,合理控制垃圾治理费用过高等难题。建立完善“五分五定”模式,“五分”即易腐烂垃圾还田还地、建筑垃圾就地使用、可燃烧垃圾再利用、废旧物品市场回收、有害及其他垃圾收集转运,“五定”即定费用、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区域,实现垃圾清运不落地。
各地垃圾清运远近、户(人口)多少、经济收入等不同情况,采取“5分钱”“1角钱”“每户每年100元”等多种灵活的交费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村党支部召开群众会聘请当地公道正派守信的村民,自带车辆每周定时、定点统一收集运出村内垃圾2至3次,按照就近、就便、集中原则运至乡镇指定临时转运点,再由乡镇、县级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运到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填埋场处理,实现村内卫生保洁制度化、收转运处管理规范化。
降本增效
探索农村垃圾运转处理方式实现多方共赢
探索“强村公司+垃圾清运”模式形成农村垃圾治理2.0版,强化“组清扫、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全程化治理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清运费用高、垃圾清运不及时等系统性难题,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提升的同时增加了农村就业岗位,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以西畴县为例,西畴县兴街镇与本镇村集体所属的畴阳公司合作,年清运费用51.98万元,比原第三方清运公司135.6万元减少开支83.62万元,节约费用达61.66%。
2024年全县垃圾清理费用支出900余万元,比往年减少支出近600万元,节约费用达40%。西畴县9乡镇采购9个村集体公司开展农村垃圾清运服务,2024年增加村集体公司收入近50万元。同时,积极规划建设垃圾终端处置项目,对已满库容的垃圾填埋场开展封厂治理,统一规划建设文山市、砚山县、西畴县、广南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州垃圾焚烧发电日处理能力达2000吨,到2025年广南县600吨、砚山县二期300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后将达2900吨,实现全域垃圾焚烧处理,同时,建成砚山县45吨、麻栗坡县15吨餐厨垃圾处理厂,文山市100吨、西畴县50吨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加快推进,随着项目的投入使用,将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赢”。
来源:州委政研室(改革办)
编辑:周秋 排版:向传帅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