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彩地名我来讲——文山地名(十七)六郎城村
发布时间:2025-01-20 15:51:59
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它承载着历史,蕴含着文化,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为弘扬和传承文山地名文化,州民政局联合州融媒体中心开设“七彩地名我来讲——文山地名”专栏,讲述文山地名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六郎城村
六郎城村隶属于云南省广南县杨柳井乡宝月关村委会,位于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莲城的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距宝月关村委会所在地2公里,国土面积17.24平方公里,海拔1209米,年平均气温19℃。
“六郎城”名曰“城”,其实只是一个壮族小村子,与众不同的是,这座村寨曾因古代有过战争而名扬四乡八里,提到“六郎城”村名,人们免不了会产生联想,为什么叫六郎城?这个地方是不是和宋朝名将杨六郎有关?这当中有何历史渊源呢?
六郎城(图片由广南县文旅局提供)
六郎城古时名“一磨村”,又名“营上村”,地辖宝月关、六郎城、杉木桥3个相邻的壮族村子,当地群众常自称“三寨宝月关”。宋代为“邕州道”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古驿道的要冲,置有头关、二关、三关共三道关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古代为兵家相争的雄关险道。清代知府李熙龄曾赋诗《宝月雄关》:“半壁关开峻岭头,东南门户此咽喉。入得营寨归扃销,百粤山川接下流。遥向斜阳窥白马,不须紫气问青牛。何人错认岩前月,浪说将军夜度秋。”经考证,历史上的确有杨家将到过这里,只是并非杨六郎(杨延昭)本人,而是其子杨文广。宋至和二年(1055年),狄青先锋杨文广率兵进入特磨道,在一磨村打败侬智高军后,将一磨村占为己用,当地民众就把杨文广屯兵的地方称之为“六郎城”,一磨村因而改称六郎城村。
六郎城现残存有古城墙、战壕、瞭望台、石碉堡、烽火台等古遗址,独特的“沙场”韵味、浓烈的英雄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神秘浓郁的壮族文化习俗相交融,形成属于六郎城自身厚重的民间文化。该村男女老少擅长歌舞,壮族风俗礼仪浓厚,每年六月初三至初九,都要举办古老的祭祀节日“六郎节”,祈求保佑平安、健康、丰收;红白喜事吹拉弹唱,逢年过节耍龙、舞狮、跳弄娅歪、铜鼓舞、手巾舞等,其历史悠久、原始生态的壮族传统文化保存得相当完好。同时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盛产“仙草”铁皮石斛。
2018年六郎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同年12月,被评为文山州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19年底被评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被评为云南第一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近年来,杨柳井乡党委、政府通过引培凌垭公司,采取组织化盘活资源、专业化运营管理、品牌化开拓市场,探索构建“党支部+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出以六郎城石斛康养小镇为基础,集“种植、观赏、品尝”石斛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以石斛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擦亮广南石斛品牌,六郎城相继获得了“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铁皮石斛之乡”“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荣誉称号。
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图片由凌垭公司提供)
“仙草秘境·六郎城 ”由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其石斛系列产品,远销到北京、上海等城市。“石斛盛宴”“石斛养生”以及石斛产品不仅实现群众增收致富,还成了六郎城村的一张特色名片。
仙草秘境(图片由广南县文旅局提供)
(来源:文山州民政局)
(编辑:刘虹 排版:张振飞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