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医患团结一家亲 同心构筑健康梦
发布时间:2025-01-20 18:02:13
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作为文山州具有区域示范作用的非营利性民营国家二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承担着州内外乃至省内外各族群众骨伤骨病、疑难病症的诊治工作,每年服务各族患者5万余人次,手术3千余台次,是文山州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单位,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建引领,抓责任落实
郑保骨伤科医院党总支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副书记和副院长为副组长,党总支委员及工青妇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各科室指定主任为创建责任人,由此构建了党建引领、群团作用、科室联动、三级负责、层层推进、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医院紧扣《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医院测评指标》和文山州创建办“十有”标准,精心制定了“12345”示范创建总体思路及目标任务,并稳扎稳打地抓好落实。每年制定年度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将创建经费纳入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增补。坚持年初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年中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年终召开总结会议,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列入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责任清单,纳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内容。同时,加强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有力确保了示范创建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紧扣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医院各项工作之中,充分利用周一领导干部例会、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职工学堂、道德讲堂等多种平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践行“西畴精神”和业务技术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职工思想政治、医德医风、法律法规教育以及业务水平提升、各族职工和患者合法权益保障等工作中,筑牢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
此外,医院还提炼了具有郑氏中医世家鲜明特色的医院宗旨、院训、院徽、院歌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中医药文化,并展示于文化长廊,编入《员工手册》。建成了“扎根边疆、心向中央”红色教育室和郑氏古医术传承馆,编纂《郑氏中医百年传承、百年跨越》书籍,大力传播中医药历史文化。同时,多形式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民族文化、民族政策的学习讲座,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围绕“四个与共”,整理了《医患情深一家亲,千里护送传佳话》《精湛医术温馨服务圆百岁苗族老人站立梦》《郑保人爱心捐助圆苦命壮族姐弟大学梦》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实践活动及为各民族办好事实事的典型事迹,汇编成《民族团结进步故事集》。并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宣传中华文化,汇聚正能量,强化文化认同,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筑。
悬壶济世,促进人心归聚
医者仁心、精医惠民是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陆光星董事长和郑玉华院长团结带领各族职工,自1984年从仅有3名职工的私人小诊所起步,历经22年的艰苦奋斗,于2006年在州府所在地创办了现有职工230余人的“二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在这一过程中,医院宣传贯彻落实《工会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规,全面与各族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其合法权益。积极开展为各族职工排忧解难以及元旦、七一、国庆、中秋、重阳、春节等节日的职工文体、慰问等关心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注重培养业务技术骨干,其中少数民族技术骨干43人,任用少数民族领导干部19人,占领导干部总数的36%以上,有力促进了各族职工人心归聚、团结进步,荣获“云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
不仅如此,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还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全力保障各族患者权益。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促进法》《医保条例》等法规,在各族医患、家属中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和健康教育,做到合理诊疗、合理收费、廉洁从医。设立“双语”便民导医台和民族团结进步病房,完善医疗投诉和志愿服务制度。坚持每周六为清洁日,医护人员为行动不便的各族患者提供洗头、洗脸、洗脚、剪指甲、床上擦浴等贴心服务。每逢六一、中秋、重阳、春节等节日,慰问各族住院患者及家属,住院患者生日时,免费为其过生日,送鲜花、蛋糕、贺卡,祝其早日康复。每月到病房开展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访问一次,做到术前必访、住院期随访、出院后回访,确保医患交流畅通,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多年来无医疗事故和患者投诉,有效促进了医患和谐关系构建和民族团结进步。此外,医院主动投身疫情防控、“七城”创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党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落实爱卫“七个”专项行动、洁美医院和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等工作。通过开展党组织“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关爱各族留守群众义诊、助力青少年成长等活动,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发展中医,福祉全民健康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将发展利用中医药福祉各族群众健康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主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和省州的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以源于《黄帝内经》的郑氏黄帝九针医术、郑氏祖传秘方制剂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成立由院长郑玉华任组长的中医药传承发展领导小组,并在临床科室成立中医治疗小组。深入开展《中医药法》《黄帝内经》和“中医药健康文化”进党群组织、进科室、进例会“三进”宣传教育及相关知识竞赛活动,制定中医药发展规划计划和激励机制,为人财物提供坚实保障。在各方努力下,州级重点中医专科通过专家评审,郑氏黄帝九针、子午流注养针等得到传承发展,全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医院切实把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满足各族群众“看上好中医、用上好中药”的愿望,作为“郑保人”的情怀与追求。通过多种平台,向各族群众普及传播二十四节气具有鲜明郑氏特色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知识,并将“九针”运用于临床,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疏通人体五体痹和经脉之痹症,调节营卫二气,治疗多种疾病和疑难杂症,同时探索九针针刺、艾灸、中药经方综合应用治疗疑难病症,取得了显著疗效。中医药作为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中医药向更高层次发展,是“郑保人”的宏大夙愿。医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心怀苍生、放眼世界,团结各族医护专家,奋战于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一线,统筹协调,在突出做强郑氏骨科、做实九针传承、做大郑保制药、做优中医护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以精湛医术、高尚医德,彰显了“郑保人”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风范,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郑保骨伤科医院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契机,不断深化医院各项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的有机融合。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保障各族群众健康福祉、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医院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携手各族人民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健康未来。
(记者:刘梅 陶晶晶)
(编辑:刘虹 排版:张振飞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