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新文山 新实践】盘底数细措施定目标 奋力答好“富民答卷”

发布时间:2025-01-24 11:38:46  

盘底数细措施定目标 奋力答好“富民答卷”

刘光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州委工作要求,富宁县全面盘清资源底数和细化措施支撑,测算持续增收目标,回答好“三年后农民增收靠什么的富民答卷”。

农民收入现状

2023年全县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9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60.2%,经营净收入占31.08%,转移净收入占7.62%,财产净收入占1.1%。2024年全年预计可达到17268元,实现增长8%以上。从‌经营性收入看,2024年粮食种植51.87万亩、八角73.15万亩、甘蔗17.75万亩、油茶38.96万亩、用材林122.29万亩,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9亿元。从工资性收入看,2024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3万人,预计实现外出务工年收入70亿元以上。从财产性收入看,实现财产性收入0.72亿元。从转移性收入看,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和重大项目扶持工程,实现转移性收入共3.87亿元。

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八角晾晒场

增收制约因素及潜力优势分析

差距分析。一是经营性收入增长动力不足。‌主要以粮食、八角、油茶、甘蔗、林业及牲畜渔业养殖为主,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价格易受市场供求影响,收入不稳定。加之农业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低,延链增值收益惠及面、联农带农富农机制覆盖面不广,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二是工资性收入增收乏力。全县农村居民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0%左右,竞争力薄弱,主要集中在两广地区,存在外出从业不稳定情况。三是财产性收入占比过低。农村主要以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和出租房屋方式实现收入,2023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176元,仅占可支配收入的1.1%。四是转移性收入增加受限。对养老金、政策惠农补贴以及外出从业人员寄带回收入依赖度高。

优势分析。一是富宁是云南的“东大门”和出海口,既沿边又邻沿海,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圈,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通道优势,农产品外销运输成本较低,“两铁两路一港口一口岸”的枢纽优势对产业发展助力极大。二是富宁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热区面积占65.79%,全年日照时数1786.8小时,年均无霜期359.7天,雨热同季利于农作物生长。三是具备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基础,有八角、油茶、甘蔗、杉树等多个10万亩级传统产业原料条件,八角种植、管理、加工、交易一体化产业发展体系持续完善,油茶、甘蔗、杉树、七醋、肉牛养殖等产业下游延链潜力提升。四是富宁产业发展蓄势跃升的态势初步形成,产业园区铝下游项目相继投产,逐步提供一批就业岗位。

未来3年农民增收措施

富宁县将立足交通、区位、资源优势抢抓机遇,扬优势、补短板,抓当前、谋未来,坚定不移、久久为功,紧扣2025年至202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的目标,狠抓工作落实,加快实现富宁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2025—2027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实现每年增长9%的目标,达到18822元、20515元、22362元。

调优产业布局抓稳增,发展特色农业赚“现金”

稳定十万亩级农业产业。推动3年实现全面扩种增面、单产提质。八角选育高产、稳产、优质、抗逆、适应性强的苗木新品种,建设一批高效特色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群众强化锄草、封尖、施肥等管理,至2027年种植扩面至85万亩以上,鲜果产量63.75万吨,农业产值达89亿元,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油茶紧抓政策机遇,在适种地区发展新植和低效林改造,推广带状更新、高接换冠等技术,不断提高亩产和质量,至2027年面积达40.46万亩,茶籽产量1.75万吨,产值5.6亿元。同时,通过八角交易市场平台打开油茶原料销路,2025年招引落地加工企业。甘蔗上高位推动新品种试验示范、良种良法推广,落实翻种新植扶持政策,至2027年翻种及新植高产高糖品种面积达到20万亩,实现亩产提升到8吨以上,总产量达160万吨以上,农业产值超过8亿元。同时,利用加工后甘蔗渣招商延链制造酒精、饲料、化肥等,实现加工产值12亿元。

深挖新兴产业潜力。用足气候条件引进水果,加强与各级科研单位合作,推广普及轻简化高效种植管理模式,在热区乡(镇)发展以芒果、砂糖橘等热果种植产业,引进适宜地区种植的反季节、早熟水果品种,至2027年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产量4万吨,产值达3亿元。用好资源谋划发展蔬菜,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采取“合作社+冷链仓库”发展短、中、长周期蔬菜,至2027年每个乡(镇)至少配套1个冷链仓库带动产业发展,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产量45万吨,产值22.5亿元。用活经营模式做强养殖,围绕“牧草种植+肉牛养殖”,推进田蓬龙哈、阿用那柳、新华格当3个肉牛养殖场建设,在归朝龙门、谷拉等片区探索发展“石漠化地区+山羊”养殖模式,把散、小的肉牛(羊)养殖产业做成规模、做大做强,并陆续推进建设千头以上标准化肉牛(羊)养殖场2个、适度规模肉牛(羊)养殖专业户(场)30个、肉牛(羊)养殖小区10个、养殖示范园区4个。

探索集约渠道抓创收,盘活资源资产收“租金”

科学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完善土地流转形式,合理制定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引进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对闲置土地、季节性撂荒土地流转承包,实现土地利益最大化。

做好盘活复种指数文章。采取“玉米+薯类、豆类”套种提产、“水稻+旱稻+小麦”并种扩面,实现粮食种植面积稳定达51万亩以上,总产量提升至15万吨。充分利用粮油种植轮作间隙空闲田地,探索“一季种粮、一季果蔬”多种轮种模式。

探索农文旅融合增收渠道。重点打造以新华至里达新寨八角“十里廊道”、花甲那耶康养旅居村为创新示范点,推进剥隘坡芽、里达瓦蚌、田蓬上寨等10个康养旅居村建设,引进8家社会资本投资和管理运营乡村民宿客栈、农家乐、采摘园等旅游业态,探索建立多种利益分配机制,扩大群众受益面。

下足开发林下经济功夫。依托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探索推广“八角林下香鸡”“林下中草药”等多形式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解决林木生长期无收入、低收入的问题。

拓宽供给岗位抓就业,引导就业务工挣“薪金”

招“小商”家门口解决一批。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农产品资源、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招“小商”,三年内“分批分类”签约落地50个以上“小商”项目,力争“小商”“优商”覆盖到全县各乡(镇),带动群众“家门口”务工1万人以上。

现有企业招工带动一批。依托绿色铝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供就业岗位,加快推动云南富宁产业园区已落地的14家企业21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带动超过4000名本地劳动力就地务工,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

农业下游延链保障一批。聚焦八角、油茶等优势产业谋划下游加工,充分挖掘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就地转化加工,围绕八角下游精深加工就地转化研发产品30个以上,2027年建成八角精品包装生产线9条。

技能培训提升转变一批。开展科学种植技术、农业生产等劳动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激活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搭建平台就业创业一批。引导众木、强丰等企业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推出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青年等“乡村带货主播”,推动“富品出山”。积极组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畅享文山”等线上活动,参加南博会、文博会、餐博会等大型展会的线下活动,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完善联农带农抓带动,通过入股分红得“股金”

纵深推广利益联结机制。以八角产业“8515”联农带农模式为切入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经营主体规模,加快构建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基础的发展格局。继续推进乡村振兴产业类项目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比例达到100%,联农带农范围从脱贫户为主扩大至全县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农户,逐步推进联农带农利益联结覆盖面,2027年覆盖率达到80%以上。

长效投入集体经济。将财政资金重点向有资源、有基础的行政村倾斜,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体提升,推动村均集体收入在20万元以上。

致富带头人引领发展。坚持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归雁工程”加强人才回引,将懂经营、善管理的致富带头人选入村(社区)“两委”班子,选优配强基层队伍,带领群众探索挖掘增收致富渠道。

(作者为中共富宁县委书记)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