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州以村级共建理事会工作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实现蝶变跃升
发布时间:2025-01-26 16:16:52
近年来,文山州认真落实省委关于以“西畴精神”激励实干兴滇要求,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组织发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探索形成村级共建理事会工作机制,围绕乡村建设、产业振兴、乡风文明等方面,按照“组织共同建、需求共同提、资源共同筹、服务共同做、标杆共同争”的方式,全州1016个村(社区)共组建共建理事会679个,覆盖率达66.83%,实现乡村建设主体由“政府”转变为“群众”、工作局面由“政府要我干”转变为“群众我要干”、工作机制由“政府大包大揽”转变为“政民合力建管”。相关经验做法得到省委王宁书记和石玉钢副书记肯定批示。
马关县“村级共建理事会”绘就乡村美丽新画卷。
用好“群众之愿”搭架子,让群众成为“主力军”。针对乡村建设中有的群众主体作用弱化、等靠要思想严重、组织动员难度大等问题,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村(居)民委员会组织实施,采取“1+N+1”模式〔“1”即一个村(社区)共建理事会,“N”即在各村(社区)成立若干个专业服务组,如建筑施工组、水电组、道路运输组等,“1”即每个村(居)民小组形成一个共建小组〕组建村级共建理事会,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实现途径,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参与乡村建设。
用好“群众之智”定规划,让群众自己“说了算”。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用好“院坝会”“火塘会”等方式收集群众各类诉求和建议,通过“一事一议”“一组一案”“一户一策”商定建设计划,让群众对自己家园“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说了算。
用好“群众之能”抓建设,让群众当起“施工队”。坚持以乡村建设为落脚点,探索户内群众自建、邻里帮建和户外村组互建、共建小组统筹共建的方式,全面推行“政府帮一点、村组出一点、能人捐一点、群众凑一点”的“四个筹一点”和“政府统购材料省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省一点、施工成本利润省一点、变废为宝省一点”的“四个省一点”等众筹节支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契合群众需求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用好“群众之干”促发展,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引导群众在乡村建设中弘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全面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之间帮着干,专业服务组助力干,变各级干部从“亲自上”到“带着干”、群众从“站着看”到“主动干”,从以前的“动不起来”变为现在的“停不下来”,“干群同心”拼建设、快发展已成为全州上下的自觉行动。
通过推广运用村级共建理事会机制,2024年全州建成农村卫生户厕3.99万座、自然村公厕230座,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7.21%;行政村(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1.44%,1016个村(社区)中建立执行垃圾清运收费制度比例达99.03%,全州镇区和村庄垃圾设施覆盖率分别为100%、99.41%。马关县被列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奖代补”整县推进试点。2023年11月27日,生态环境报专题报道《文山州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翻身仗”在云南省排名从第11名提升至第3名》。
(来源:中共文山州委社会工作部)
(编辑:董飞 排版:冯明兰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