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坚守者滕静夫

发布时间:2025-02-06 09:46:47  


滕静夫,壮族,1904年出生于广西田东县林蓬乡林蓬街。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12月11日,参加百色起义。历任恩隆县苏维埃政府秘书、中共恩隆县委委员、恩隆特别支部书记、红7军62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10月,进入富宁接替黄松坚领导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

滕静夫到七村九弄与边区临委委员赵敏等人会合后,研究决定扩大根据地,派人前往滇桂边区的广南、西林、隆林等地,发动群众和争取地方上层人士。同时将边区革命委员会和红军游击队司令部迁往富宁阿用的者兰一带,以利于领导新区斗争。1936年5月,滕静夫在者兰汀水村主持召开了滇黔桂边区第二次党代会,宣布正式成立“中共滇黔桂边区委员会”,书记滕静夫;将“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和“滇黔桂边区劳农会”合并为“滇黔桂边区劳农会”,滕静夫任主席;将“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第3联队”改称为“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下设6个大队,共2000余人枪,红军主力部队得到加强和发展。这时,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以富宁为中心,红军游击队和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遍及云南、广西、贵州边区的28个县。会后,滕静夫即率革命游击队投入到保卫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归朝包围战,俘敌100余人;岜莱之战,歼敌近百名,俘敌83名;谷沙之战,毙敌80余名;那拨之战,歼敌200余名……

第二次国共合作达成后,1938年初,游击队主力参加“田州改编”北上抗日。滕静夫反对革命队伍被国民党改编,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者兰丛林,转入地下坚持革命斗争。果不其然,国民党地方当局背信弃义,重兵“清剿”边区,大肆捕杀中共党员、红军战士、革命群众,根据地的丧失,边区革命斗争陷入低潮。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滕静夫没有畏惧、没有屈服,更加坚定了领导边区民众继续革命、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争取人民解放的决心和信心。带领少量游击武装,在滇桂边、中越边地区,以做生意、办酒厂、开学堂等作掩护,寻找失散的红军战士,建立秘密联络点和交通线,组建“兄弟会”“农会”“农民自卫队”等革命组织,重新打开了边区革命斗争的局面。1942年,经胞弟何荫民带路,滕静夫与中共广西省工委取得联系,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多年后又得以重新接上关系。1944年在富宁建立七村党小组,1947年组建了罗子德农民自卫队,发动群众在七村九弄广泛开展反“三征”活动。1948年夏,帮助云南省工委和广西省工委的派到富宁工作的同志取得联系,协同边区革命斗争。秘密布置梁学政率部安插到国民党富宁县常备中队,并于1949年3月成功策动富宁县常备中队起义,之后与罗子德农民自卫队合编为富宁县大队,在5月1日解放了富宁县城。

滕静夫长期领导边区军民顽强地进行革命斗争,被国民党反动当局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如鲠在喉,欲除之而后快,多次派兵围捕和派遣特务奸细屡次投毒暗杀。屡遭下毒和长年艰难困苦的斗争环境,使得滕静夫重病缠身。但革命的初衷、对人民的承诺、对新中国的向往,激励着滕静夫拖着重病之躯,奔走在中越边、滇桂边的崇山峻岭坚持革命斗争。1949年7月7日,广西镇边县国民党党部书记梁初目派出的原镇边县民团助教廖金庭装扮成医生行医,在归朝弄帝寻到滕静夫,借开方诊疗伺机下毒,滕静夫不幸罹难,倒在他战斗了14年的富州大地。

正所谓“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英雄在黎明前陨落。在文山地区及广袤的滇黔桂边区,有许许多多像滕静夫一样的革命先烈,践行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畏艰难险阻,不惜抛家舍业,不怕流血牺牲,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的国家,而不懈奋斗。却在解放前夕不幸遇难,不曾得看一眼其为之呕心沥血耗尽一生的新中国、新世界,后世为之扼腕叹息,也对其充满无限哀思和崇高敬意。


(来源:州委党史研究室)

(排版:冯明兰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