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田蓬镇上寨村:从“空巢村”到“示范村”
发布时间:2025-02-24 17:23:16
走进富宁县田蓬镇下寨行政村上寨村小组,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道穿村而过,林下中草药种植、养殖场、游乐场、民宿、超市等产业种类众多。谁曾想,以前这里土地荒芜、交通闭塞,人员外流超过60%,是名副其实的“穷沟沟”。如今的上寨村,从小坝梁到宽阔的大道,从空巢村到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从产业薄弱到成片的林下中草药种植,村集体经济从2.17元到409万元,人均年收入从16000元到54000元……
上寨村位于祖国西南边陲,距国境线1.5公里,全村共有62户305人,与越南隔河相望。近年来,上寨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区”建设工作目标,通过1个堡垒、2轮驱动、3条长廊、4种力量相融合,探索出了上寨村“一年生姜保收入,两年石斛促增收,三年黄精鼓腰包,四年重楼能致富”的农民增收发展道路。
上寨村以组织换届为契机,抓实农村“三培养”工程,将村里的致富能人引领入党,持续完善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根据农村党员履职能力情况,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进行设岗定责,采取“1+N”模式,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同时,成立非公经济党组织,充分发挥非公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强化基层组织引领抓实农村党建,以组织引领边境党建促进边境村民发展,坚持量体裁衣,突出农村党员教育“党味”“农味”和“家常味”,将党课从“会场”向“现场”延伸,让党员走出“家门”取“真经”,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目前,上寨村自然党支部和上寨非公组织党支部共有党员10名。
治理驱动。该村以党建为龙头、以服务为重点,成立上寨村“三资”管理委员会,搭建以党支部为主导、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民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议事的平台,进一步规范村小组“三资”和村内各项事务管理,形成了“三方协同基层治理、双向选择微网格、志愿服务一站结”的多元共治格局,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协同推进,实现“基层治理一网兜”。
乡风驱动。以“1+3+21+62”网格化管理体系为基础,结合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绿美乡村建设,持续打造“一户一景”“一院一特”的特色人居,以点带面、以庭院“小美”扮靓乡村“大美”,营造出绿化美、环境美、特色美的宜居环境。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结合“绿美建设一直抓”,每周、每月开展大扫除,党员乡贤带头在村内开展捡垃圾、扫院落、清沟渠等活动,通过卫生评比、张榜展示、表彰奖励等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解锁绿美乡村、文明乡风新密码,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
打造边疆党建长廊。作为抵边村寨,上寨村采取“合理划分责任段、定期巡逻守边境、挂牌公示明职责”的方法,形成“五户联防”“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守住边境防线,筑牢边境和谐稳定的铜墙铁壁。同时,积极开展“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和“请党放心,强边有我”主题教育,深化“红旗飘飘”工程,唱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主旋律。
打造产业增收长廊。紧紧围绕资源禀赋,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产业振兴第一责任人作用,围绕“长短结合,林上棚下结合”发展思路,探索“党支部(上寨自然村党支部)+公司(富宁上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社(富宁富兵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群众积极发展中草药、水果、生姜等多元化产业,形成“棚内经济+林上经济+庭院经济”同步发展的产业布局。
目前,全村种植石斛、白芨、滇黄精、重楼等中药材3000余亩,苹果梨650余亩,已实现经济创收1000万余元。
打造“旅游+”长廊。创新旅游融合模式,探索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等新发展模式,丰富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力争将上寨打造成为一个集观光、游学为一体的产业基地。目前,村内酒店、饭店、游乐场等一应俱全,蓬勃的产业逐渐立起了村庄发展“支柱”,鼓足了村级集体经济“腰包”,垫高了乡村振兴“底子”。
用活“党员示范带动力量”。上寨村依托党员带头行动,创示范岗为“点”、设先锋队为“线”、划责任田为“面”“点、线、面”结合村内重点工作开展,凸显了党员的影响力、带动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让每名党员都成为上寨村的“形象代言人”。
用活“人才回引力量”。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积极号召鼓励引回年轻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乡贤人士、退役军人参与村务管理,落实“万名人才兴万村”和“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感召能人返乡,积极组建优化在外人才、乡贤能人、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等各类优秀人才队伍,壮大村级后备力量,引导其在项目资金引进、基础设施提升、储备后备力量、助推家乡发展上积蓄发力,全村先后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开办公司5家,有18支工程队和80余名设计、建筑技术人才。
用活“驻村帮扶力量”。按照“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原则,选派3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善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担任下寨村委会的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工作队员,让“关键人”干“关键事”。同时,下寨村“两委”干部定期组织驻村工作队、群众代表召开一次例会,穿插工作经验交流环节,以会代训推动驻村帮扶力量“驻村”“驻心”更“助村”,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夯实组织基础和人才保障。
用活“村务管理力量”。持续推进“政治引领、法治保障、自治强基、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五治”融合。健全“行政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乡村党组织体系,着力构建到边触底、进户到人的基层治理机制。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建立起权责明确、程序严密、全面公开、监督到位的村级事务管理体系,充分保障广大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逐步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村务管理新局面。
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上寨村村庄风貌焕然一新,逐渐成为边防固、村庄美、边民富、产业兴、邻里和的最美边境幸福村,绘制出美丽乡村与民族团结新画卷。
(记者:杨月波 实习记者:陈才艳)
(编辑:董飞 美编:向传帅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