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爱耳日丨是时候给耳朵放个假了
发布时间:2025-03-03 15:36:16
清晨七点,文山市东风路,车辆喇叭声此起彼伏,让人心烦意乱;上午十点,开放式办公室里,电脑键盘的敲击声汇成一片“白噪音”;深夜刷短视频时,外放音乐震得手机发烫,音量高达120分贝……这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日常”,其实正悄然成为听力健康的隐形杀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11亿人因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而在我国,听力障碍人群已超过2.7亿,其中60%的病例其实可以通过早期干预避免。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这不仅是一个医学上的警示日,更应成为唤醒社会对“听觉尊严”的集体反思的契机。当城市的喧嚣成为常态,“给耳朵放假”不再是一种奢望,而是一场迫在眉睫的自我救赎。
在现代社会中,噪音已然成为一种“甜蜜的毒药”。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显示,90%的白领长期处于70分贝以上的办公环境中,久而久之,高频听力敏感度逐渐下降。科技狂欢的背后,也隐藏着沉重的代价。当蓝牙耳机音量超过60%时,半小时就可能造成暂时性听力损伤。城市的公共空间同样面临着噪音的挑战,交通干道噪音超标率高达45%,广场舞音响扰民纠纷更是每年增长20%。与此同时,“耳背=正常老化”的认知陷阱也广泛存在。许多人认为年纪大了听不清是自然现象,从而错过了黄金治疗期。然而,事实上,阿尔茨海默病与听力损失的关联性高达65%。早期干预不仅能保护听力,更能延缓认知衰退。
然而,面对噪音的挑战,我们并非无能为力。科技的赋能为我们提供了对抗噪音的有力武器。华为最新款FreeClip耳机搭载“智慧声场”技术,能够自动识别环境音并动态调节降噪强度。深圳腾讯滨海大厦通过“声纹可视化系统”,将会议室噪音控制在45分贝的健康阈值内。在社会层面,我们也需要一场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降噪”的社会革命。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降噪舱”午休区,将听力保护纳入考核指标。设计师们也在觉醒,小米米家生态链推出了“静音家电认证计划”,从源头上减少家电噪音污染。
在文化层面,我们更需要重塑“听见美好”的新文明。在北京,书店推出了“静音阅读专区”,用木质隔音墙打造城市中的声学疗愈空间。在成都,年轻人则掀起了“森林冥想营”的热潮,用自然白噪音对抗信息过载带来的听觉焦虑。同时,我们还需要打破“无声者”的污名化。各级团委、民政、教体、妇联等多个相关部门应发起“听见未来”公益行动,为听障儿童建立无障碍音频图书馆等。
爱耳日不应只是一张贴在墙上的海报,而应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听觉革命”。当我们学会对电子设备说“今天不吵了”,对喧嚣的城市说“请小声一点”,对彼此说“我听见了你的声音”,那些曾被噪音淹没的美好,终将以更清澈的方式归来。
今天,是时候“给耳朵放假”了。戴上你的降噪耳机,按下播放键,让耳朵逃离这个嘈杂的世界吧。毕竟,能听见风声、雨声、心跳声的人生,才是真正活着的人生。
(记者:关韦伟)
(编辑:周秋 美编:冯鹤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