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人民网】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给人民网网友回信 点赞文山六郎城村

发布时间:2025-03-04 22:31:19  

3月4日

人民网刊文

《2025“我给两会捎句话”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给人民网网友回信》

邀请大家旅居云南

感受一种“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美好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云南

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其中提到了

文山六郎城村的石斛康养体验

详情如下↓↓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

网民朋友们:

又到全国两会时刻,很高兴在人民网这个“老地方”再次同大家交流。前年,我推介“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让更多人看见了云南的美;去年,我们聊了“一老一小”的话题,把这种生活的内涵,从游客的“远方”延伸到百姓的“日常”。今年,我想邀请大家旅居云南,感受一种“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美好。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云南,不再匆匆“打卡”,而是选择住上一段时间,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有人住进滇池边的海晏村看日落,有人到曲靖土瓜冲村触摸乡愁记忆,有人到文山六郎城村体验石斛康养,有人干脆租下沙溪古镇的老院子久居下来,成了“新云南人”。仅去年,就有近400万旅居客驻足云南。

为什么大家钟情云南?有网友留言:“一开始是来看风景,后来喜欢上了这儿的生活和文化。”确实,这就是旅居云南的美好——始于山水,是绿水青山的馈赠;归于烟火,是千家万户的生活。我们把资源利用好、环境保护好、乡村建设好,最终的目的,是让生活在云南的每一个人,都有实实在在的幸福。

我们欣喜地看到,旅居已经悄然改变了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旅居客,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做文创、搞农产品带货、开书屋和咖啡吧,给乡村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还带动当地村民办超市、跑快递、烤面包等,增加好几万块收入。老乡们说: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从今年起,我们实施旅居云南三年行动,准备建设不少于3000个重点旅居村,发展康养、研学、文体、养老等新业态,为远道而来的旅居朋友,打造一套私人订制的“生活盲盒”。

这些年,云南的发展越来越好,旅游更是成了老百姓的幸福产业,这离不开广大网友的关心支持。前年大家帮我们“上分”,去年给我们“支招”,今年希望大家“再搭把手”——旅居云南还可以做什么?哪条山涧适合建步道?哪个村子的老手艺值得传承开发?欢迎大家留言,与我们携手,把云南的绿水青山、乡情乡愁,化作更多人“心安此处”的“第二故乡”。

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在此,我愿做“旅居云南”的首席推荐人,热忱欢迎更多朋友加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来“有风的地方”吹散身心疲惫,去“有水的村寨”泼洒欢笑祝福,到“有火塘的农舍”夜话人生甘甜。在云南,总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祝各位网友身体健康、生活顺意!

祝人民网越办越好,让这座“连心桥”,载满更多温暖和希望!

六郎城村为什么能得到王宁书记的充分肯定和推荐?

一起来了解

↓↓↓

青山脚古朴木楼错落分布,屋檐下石斛成簇随风轻摇,在文山州广南县六郎城村,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特产和多彩的民族风俗,成为了众多旅人心中理想的康养旅居胜地。

六郎城村隶属于广南县杨柳井乡宝月关行政村,全村国土总面积17.24平方公里,全村135户535人。这里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群众种植和应用铁皮石斛已有上千年之久。走进六郎城村,森林迎面而立,空气清新、草木繁茂,一盆盆的石斛更是为这个古朴宁静的村落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近年来,该村以康养为特色,依托独特的石斛产业,引进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垭公司”),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老屋等资源资产,把农、林、牧等传统产业与旅游相结合,建成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区,开发六郎城石斛生态观光园、丛林石斛万米观光长廊、精品民宿等项目,打造铁皮石斛+康养产业链,形成铁皮石斛种源选育、幼苗培育、仿野生种植、药食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链,打造“吃、住、行、游、购、商、娱、学、养、疗、悟、体”等旅游新业态,形成集生态农业观光、历史文化体验、民族特色食宿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成为远近闻名的旅居村。

依托优势抢跑旅居“新赛道”

生态宜居优势。六郎城村平均海拔1260米,年平均气温19℃,年降水量1128毫米,全年无霜期300余天,森林覆盖率达82%,古木苍翠,空气洁净,常年云雾雨露滋润,是天然的森林氧吧,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

石斛康养优势。石斛被誉为九大仙草(铁皮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深山野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苁蓉)之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含有多种生物碱、总氨基酸等,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抑制肿瘤、抗衰老、补五脏虚劳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石斛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广南县是“中国铁皮石斛之乡”,全县发展铁皮石斛龙头企业2家、1家合作社,广南县铁皮石斛种植面积为4429亩,农业产值近7094.75万元。

2023年广南铁皮石斛被列入国家药食同源产品目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该村通过深挖石斛药食同源价值,推出独具特色石斛养生美食,将铁皮石斛产业与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相结合,打造集“度假体验、文化创意、特色医药、康养休闲、城市邻里”于一体的“石斛康养小镇”,形成旅居新亮点。

以“小石斛”解锁旅居“新业态”

该村把石斛资源优势作为发展康养旅居的掘金点,深耕更多旅游业态,围绕“吃、住、行、游、购、商、娱、学、养、疗、悟、体”等业态布局为抓手,高标准推进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区建设,以点带面做好“旅游+”文章,使单纯的赏花观景成为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以节招商的特色旅游经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赏石斛。共流转1219亩广生石斛的森林,让游客能够在每立方米负氧离子达5000个以上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天然氧吧”休养生息,体验“天然石斛博物馆”,赏吊挂栽种的石斛点串成线、线连成片,形成独具特色的石斛景观。

品石斛。专门建设“贡斛苑”,创新开发石斛鸡、石斛馒头、石斛酒、石斛汁、石斛花茶等养生美食。2023年石斛被列入国家药食同源产品目录。

卖石斛。以“研发+销售”扩效益,开发研发推出石斛健康食品、护肤品、养生品等六大系列50余种产品,产品已销往“北上广”等大中型城市,实现石斛文化产品年销售收入1500万余元。

玩石斛。建成有92个石斛品种的“石斛天然博物馆”,建设1条惊险刺激的丛林万米石斛观光长廊,开发了石斛丛林魔网、丛林荡桥、丛林穿越等项目,让石斛更具可玩性。在石斛山谷森林里开发森林音乐广场、吊床秋千、许愿树等项目,结合传统壮族文化、六郎遗迹文化、石斛产业文化等。

以“三化”激活旅居“新钱景”

按照“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的“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引进凌垭公司,打造“六郎城·仙草秘境”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铁皮石斛延伸拓展“康养+”产业链,实现“旅游+农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组织化盘活资产。市场化盘活村委会的资金、资源、资产,形成固定资产,以“出租+入股”方式,由凌垭公司统一管理运营。凌垭公司已流转闲置房屋14栋,签订租期20年的租赁协议,用于打造石斛博物馆、森林星空屋、精品民宿等。同时,盘活了石斛湾酒店,由数投公司负责管理,俄山橡树有限责任公司运营。

专业化运营。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建立铁皮石斛研究基地、科技专家服务站。已建立种苗繁育基地4个,建成种苗组培基地420亩,林下石斛种植1219亩,年产组培苗达120万瓶、产种苗2000万丛、鲜花和鲜条30吨,实现生产和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

品牌化运作。实施“中华仙草·广南石斛”的品牌战略,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努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先后注册20余个系列商标,建立了鲜明统一的产品品牌形象。

此外,在石斛产业、旅游业和龙头企业带领下,建立“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实现群众领薪金、分股金、挣现金、获奖金、得租金。

六郎城·仙草秘境,是生态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这里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四季变换也赋予了这片土地不同的风貌。

春天,林间的石斛在清晨的丁达尔效应下生机勃勃又有些神秘;

夏天,漫山的石斛花引来如潮客人;

秋天,登高望远俯瞰周边壮丽的秋景,疏朗的空气中夹杂着收获的悦动;

冬天,六郎城依然绿意蒙蒙,特别是暖胃暖心的石斛贡宴,以当地特产的石斛为主要食材,烹饪出一道道养生又美味的佳肴。

这样的康养理想地,时刻欢迎着四海八方的朋友。

(来源:人民网、文山州文化和旅游局、中共文山州委政策研究室、文山发布网)

(编辑:董飞 美编:向传帅 二审: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