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参谋长李家祺
发布时间:2025-03-06 15:27:02
无论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恒久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改变边疆人民的悲惨命运,一群怀揣革命理想的有志青年,团结带领各族儿女,在滇黔桂边的壮山苗岭、彝乡瑶寨与反动统治阶级展开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武装斗争。他们前仆后继、不屈不挠,把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奉献给了解放人民的伟大事业,用实际行动向人民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英勇的光辉事迹,至今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参谋长李家祺
李家祺(1907~1939),又名李修学、李克,壮族,广西恩隆县(今田东县)那恒村人。
先后就读于广西省立第5中学和南宁第3师范学院,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9年10月随张云逸从南宁返回右江开展革命工作并于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百色起义,先后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庶务科长、政治宣传队队长。1930年11月,红7军主力北上,李家祺留在右江任红7军21师62团3营政治指导员。
1932年6月,李家祺奉命到滇桂边开辟新区。他先是打入广(南)富(州)守备大队,做兵运工作。后转到后龙山,打入富州(今富宁,下同)归朝国民党区公所任录事员、副区长,以公开身份为掩护,在后龙山一带串联和发动贫苦农民,组织“兄弟会”,并以保护乡寨为名,建立半公开的群众武装。1934年11月,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和边区劳农会成立,李家祺分别当选为常委和委员。同月底,中央红军从江西向贵州转移,为配合中央红军行动,黄松坚、李家祺等带领边区游击队300多人枪,从七村九弄进驻归朝,召开群众大会,宣传中央红军抗日救国道理。会后举行武装游行,扩大影响,牵制滇桂军阀对中央红军的围追堵截。
1936年5月中旬,中共滇黔桂边区临委在者兰汀水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决定把边区劳农游击队改称为边区革命游击队,李家祺任参谋长。1937年2月,中共广西省工委派林鹤逸到滇黔桂边区,传达西安事变后国内形势和今后任务。但滇黔桂军阀制造分裂,组织“三省会剿”。李家祺、黄德胜等根据边区党委的决定,调集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1000多人,先后在弄况、那拨等地歼灭进犯之敌,粉碎敌人的“三省会剿”。
1937年秋,国共百色谈判导致滇黔桂边区大部分红军游击队被国民党政府改编。李家祺随改编的部队到达安徽舒城,后寻机逃到武汉。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安排下,李家祺等一批共产党员返回右江工作,积极参加整顿和重建地方党组织的工作,担任中共天(等)向(都)田(东)中心县委委员。
1939年6月,中心县委在田东那恒村召开会议时,李家祺与赵敏等12人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对李家祺进行严刑拷打且以死亡相威胁,要他供出右江党组织的领导和活动情况。遍体鳞伤的李家祺大义凛然地说:“我为抗日救国而死,死而无憾!”12月,李家祺其他5名共产党员一起拖着沉重的镣铐,昂首挺胸,慷慨就义,时年32岁。
(来源:文山州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李娟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