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农金莲:小小“千斤顶”,扛起了家庭“万斤担”

发布时间:2025-03-10 17:31:34  

在广南县特殊教育学校,有一位身材娇小却内心无比强大的校医——农金莲。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她不仅是学校的校医,更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千斤顶”,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万斤担”。  

悲惨童年,坚强不屈

1994年2月,农金莲出生在广南县坝美镇八达村委会平孟村小组。命运没有眷顾这个女孩,1996年,年仅2岁的她接连遭遇家庭变故:父亲不辞而别,母亲、外公和弟弟相继离世。原本幸福的8口之家瞬间支离破碎,只剩下听力二级残疾的外婆、精神一级残疾的大舅和重度精神分裂的小舅与她相依为命。在外婆的拉扯下,农金莲艰难地长大。外婆靠着捡破烂和残羹剩饭勉强维持生计,生活的重担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然而,农金莲并没有被苦难打倒,她从小就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坚强与韧性。  

奋发图强,立志成才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农金莲得以进入学校学习。她深知这个机会来之不易,立志用知识改变命运。她挑灯夜读,奋发图强,终于在2010年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然而,面对日渐衰老的外婆和家庭的重担,她毅然选择了就业最快的中专学校——文山州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在校期间,农金莲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掌握护理技能。她的努力没有白费,2014年7月,她通过文山州事业单位招考,成为广南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医。这份工作不仅让她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让她有机会回报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反哺之情,跪乳之恩

工作后的农金莲,接过外婆手中的“接力棒”,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她将工资全部用于照顾残疾的外婆和两个舅舅。2015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她为家里新建了楼房,极大地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条件。然而,命运再次给了她沉重一击。2017年,大舅突发疾病去世,让这个刚刚有所起色的家庭再次陷入困境。农金莲独自处理了大舅的后事,并继续承担起照顾外婆和小舅的责任。为了让外婆体验外面的世界,农金莲省吃俭用,带着外婆到北京、天津、福建、昆明和弥勒等地旅游。外婆第一次坐上了高铁、飞机和游轮,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农金莲说:“外婆辛苦了一辈子,我想让她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对于重度精神分裂的小舅,农金莲始终不离不弃。她承担了小舅所有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并不断鼓励他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农金莲始终不忘感党恩,牢记自己的使命。她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委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因此,她将这份爱心传递给了她的学生们。在广南县特殊教育学校,农金莲不仅是校医,更是学生们的“大姐姐”。当学生们生病时,她总是陪护在他们身边,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工作十余年来,她和学校的老师们跑遍了广南县的18个乡镇,为重度残障儿童送去鼓励和康复知识,给了他们生命的曙光。  

农金莲的事迹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和感恩社会的美德。她说:“毕业后我有过很多机会到外地工作,但为了一句‘你养我小,我陪你老’的承诺,我选择留在这里。这里是我的家,这里有我需要照顾的亲人。”  

坚守初心,传递大爱

农金莲的生活简单而充实,学校与家,两点一线,就是她的全部。她用10余年的光阴坚守,用数千次的相伴践行自己的承诺。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缩影,更是孝老爱亲、感恩社会的典范。在广南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医室里,农金莲正忙碌地为学生们检查身体。她的脸上始终挂着温暖的笑容,仿佛所有的苦难都被她的坚强与乐观化解。她说:“只要家人和学生们健康快乐,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农金莲的故事,是一曲孝老爱亲的赞歌,更是一份感恩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有爱,就有希望。

(杨玲波 通讯员:陆红润)

(编辑:郭韦 美编:向传帅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