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广南:提升乡村新型服务业促增收
发布时间:2025-03-26 17:22:11
近年来,广南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句町特产”公共品牌、繁荣乡村大市场、发展庭院经济,不断提升乡村新型服务业,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新动力,描绘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新画卷。
为扩大优质农特产品消费市场,广南县大力推进本土“带货”村播培育工作,从政策扶持到专业培训,从搭建平台到资源整合,全方位为培育本土“带货”村播工作筑牢根基,计划培育1500名以上的专业村播人才,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将广南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好产品“好卖”更“卖好”。
在广南县底圩乡底圩村委会坝干村的古树茶园里,郁郁葱葱的山林间隐隐飘来清新茶香,古树茶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波采摘,“90后”小伙梁正鑫正在用抖音直播带货,宣传自家的古树白茶。他对着镜头,热情地与粉丝互动:“家人们,看看我们的茶园,茶树既不施肥也不打药,保留着最天然的状态,品质是绝对好的!”
如今,梁正鑫已经是一名粉丝过万的小网红。2019年,他凭借家里古树茶园的管护基础,从“小而精”入手,一心提升茶叶品质,再借助电商直播平台进行线上销售,线下同时发力,每年制作销售高端茶叶约1000斤,实现纯销售额近30万元。在梁正鑫的努力和带动下,广南底圩白茶不仅在本地市场赢得了声誉,还畅销全国各地,为底圩乡的茶农们开辟了一条增收的新途径。据了解,目前全县共培育直播自媒体开展直播带货828场次,产生收益1241万元,带动群众增收59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大‘村播’平台,仔细筛选广南县特色农产品、特色商品、民族服饰、手工刺绣等,精心形成产品供应目录,分类建立‘广南县特色农产品出广’产品库资源库,着力培育一支专业直播团队,打造一批充满乡村韵味的田野直播间、组建一个网络创新创业孵化园,带动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稳步有序地推进‘村播’助农增收工作,打响‘句町特产’公共品牌。”广南县委宣传部文化广电股股长汪国梅介绍。
与此同时,广南县还大力推动“庭院经济”,将“小庭院”打造成“大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走进广南县杨柳井乡宝月关村委会二关村小组,村民李丽琼正在给自家栽种的铁皮石斛浇水。今年,村里召开群众会,号召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发展铁皮石斛“庭院经济”。李丽琼积极响应,种植吊养石斛52桶、2496株,仿野生种植石斛90株,还培育了不少盆景石斛。这些石斛不仅美化了庭院,也为李丽琼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李丽琼说:“政府给予了大力扶持,每家每户有1500元的政策资金支持。同时,‘凌娅’公司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从种植到收成全程服务,还负责回收产品。”
二关村小组距3A级景区六郎城仅3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为帮助村民更好地发展“庭院经济”,广南县杨柳井乡引入本土知名企业—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有限公司,为种植户提供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种苗、统一培训、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服务,极大提高了村民种植铁皮石斛的积极性。目前,二关村37户农户的庭院内已全部种植石斛,实现了“见地种斛,见缝插绿”。通过企业的带动,村里构建了紧密的利益联合体,群众不出乡、不出村,在“家门口”就拓宽了增收渠道。
近年来,广南县杨柳井乡围绕“石斛小镇”建设主线,找准突破口与定位,谋划打造以六郎城为核心区、宝月关沿线石斛产业带的发展格局。目前,二关村小组已完成庭院经济示范建设,涉及37户农户,预计每年每户可增收5000至10000元。
庭院虽小,大有可为。走进广南县董堡乡董仕基村委会里标村小组,绿意盎然的藤蔓爬满了支架,村民们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利用“方寸地”种植佛手瓜,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瓜”。“以前这些空地都浪费着,现在政府指导我们种佛手瓜,不仅能美化院子,一年下来还有上千块的收入。”村民张丽高兴地说。
为扩大种植规模,广南县董堡乡积极协调资源,鼓励和引导董仕基村委会的里标村、青林村因地制宜,优先盘活自有院落空间发展“庭院经济”,种植佛手瓜,助力建设小菜园,探索出既有“颜值”,更有“价值”的“庭院经济”发展路径。同时,从土壤改良、种苗培育到日常田间管理,积极为村民提供专业技术培训,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种植佛手瓜的积极性。
近年来,广南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以多元化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无论是“句町特产”公共品牌打造、直播带货的“村播”模式,还是房前屋后的“庭院经济”,都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下一步,广南县将不断创新举措,持续壮大乡村新型服务业,让乡村更美、产业更强、农民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广南融媒记者:刘晓泉、王春欢)
(编辑:陶晶晶 美编:张振飞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