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拼经济 文山在行动丨文山市:小小香椿芽 致富“金钥匙”
发布时间:2025-03-31 16:36:43
雨润山椿翠,香飘野径长
在文山市的广袤田野间
一片片香椿正盎然生长
它们不仅是春日餐桌上的珍馐美味
更是当地农民手中
开启富裕之门的“金钥匙”
石缝生金 “椿”意盎然
步入文山市东山乡荒寨村,眼前是崎岖的山地与裸露的岩石,土地贫瘠,水源稀缺。然而,就在这看似不毛之地,村民们却巧妙地利用每一寸土地,让香椿树在此扎根。家家户户,少则数十,多则数百,香椿树点缀在田边地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曾几何时,这些土地无法种植粮食,闲置无用。后来,大家尝试种香椿,没想到竟长得郁郁葱葱。”东山乡荒寨村会子寨种植户朱文学祖孙俩清晨便穿梭于香椿林间,采摘着嫩绿的芽尖。他介绍道,春雨过后,香椿树便焕发新生,商人会定期到村里收购,价格好,高时可达30元/斤,即便大量上市时也能保持在15元/斤。
朱文学家中共有600棵香椿树,自2月底以来已采摘四茬,卖了1000多元。昔日贫瘠的石头地,如今成了家庭的“小金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整个采摘季持续一个多月,每隔三到五天就能采摘一次。东山的气候适宜,香椿品质上乘,至少能赚2000元。”朱文学说道。
此外,香椿树的种植不仅有效保持土壤水分,还促进了生态平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走进位于文山市薄竹镇老回龙村的文山森嵘食品有限公司四季香椿园,香气扑鼻,工人们忙碌地采摘鲜嫩的香椿芽。公司负责人郭希能自豪地介绍,自2019年起,他已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六年,200亩香椿园,26000棵香椿树,见证了公司的努力与收获。
郭希能说,这已是第三茬采摘,从二月底便开始了忙碌。头茬香椿每亩能采摘20公斤,第二茬30公斤,第三茬则能达到40公斤。尽管天气干燥,香椿生长稍缓,但六七月间,香椿将迅速壮大,每亩产量可达60公斤。
郭希能的香椿采用科学修剪与管理,保持在一米左右的高度,品质上乘。这里的香椿通过空运发往北京、上海等地,新鲜上市,价格高达130元/公斤。五六月份,产量大增,加工成香椿酱、香椿面条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种香椿比种其他作物都划算,无公害,纯利润每年超百万元。”郭希能介绍道。自2021年起,公司积极带动当地农户种植香椿,采用“提供种苗+种植指导+收购”的合作模式,共发展1200余亩,每年户均增收2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郭希能说:“我们与北京、上海等地的订购商签订了长期合同,供不应求。今年合同金额已达500万元。接下来,我们计划开发更多香椿产品,如香椿精油、真空包装香椿等,扩大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郭希能介绍,香椿加工厂于2023年5月12日正式投产,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设置有清洗脱水车间、香椿酱生产车间、香椿面条生产车间、冷库、包装车间等。主要生产以香椿芽为原料的香椿酱、香椿面条等产品。2024年,加工生产香椿面条20吨,香椿酱10万瓶,产值156.6万元。
薄竹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徐忠庆表示,该镇正在积极争取资金,筹建香椿二厂,引进新生产线,增加香椿酱的生产量。目前,二厂选址、地勘等准备工作已完成。
从山间野菜到富民产业
从贫瘠山地到“椿”风十里
文山市香椿的蜕变之路
生动诠释了“点石成金”的绿色发展理念
这片“金叶叶”
不仅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
更绿了山野、美了家园
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答卷
(来源:文山市融媒)
(编辑:董飞 美编:陆军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