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富宁县综治中心:多元共治破难题 创新调解续乡情
发布时间:2025-03-31 16:56:13
富宁县地处滇桂交界,山峦叠嶂,历史遗留的土地、山林纠纷复杂交织。近年来,富宁县综治中心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坚持“多元共治、科技赋能、法理交融、情感粘合”的工作理念,创新构建“一图一单一指引”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提质生效,成功破解多起跨代际、跨区域、跨领域的“骨头案”,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富宁样本”。
多方联动聚合力,破解“单打独斗”困局
跨部门协作,织密调解网络。富宁县整合综治、司法、林业、公安等多部门资源,形成“纠纷联调、问题联治”的工作格局。在剥隘镇富宁港工程纠纷中,镇党委牵头,综治中心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第三方技术机构,仅用37小时便化解了500万元的土石方纠纷,保障了省级重点工程进度。
跨区域协同,共护边界安宁。针对木央镇与董干镇长达26年的跨县土地纠纷,两镇建立“联合稳控”机制,通过实地踏勘、传统智慧(如《分山调》劝解)与现代测绘技术结合,最终划定清晰界线,让两寨群众握手言和,春耕时节再无阻隔。
科技赋能提效能,破解“历史模糊”难题
数字技术厘清权属。板仑乡三代人山林纠纷中,调解小组引入林业专家鉴定树木年轮,并运用区块链溯源终端,将65.5万立方米林地权属写入“永不模糊的数字记忆”;新华镇20年林地纠纷中,航拍图、卫星影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条款结合,精准还原历史耕作痕迹,推动两寨达成“隔离沟+友谊林”的新界标。
智慧档案助力传承。洞波乡三任村支书接力调解的案例中,泛黄的调解书、红手印档案与微信群实时沟通相结合,既尊重历史凭证,又提升调解透明度,最终让两家人“恩怨断于当代”。
法理情交融破心结,破解“积怨难消”困局
法律刻度定纷止争。归朝镇林木采伐权纠纷历时4年、历经三级法院审理未果,镇综治中心以法律条文为框架,组织双方反复核算股权、实地测量,最终促成和解,获赠“公正无私深得民心”锦旗。
乡土温情弥合裂痕。调解中注重情感纽带:新华镇调解员以壮语宣讲政策,在百年榕树下展示证据;木央镇干部穿着磨破的解放鞋踏遍争议地,用“家长里短”打开群众心扉;洞波乡老支书抚触“和”字界树,一句“恩怨该断在咱们这代”让两家人潸然泪下。
长效机制筑根基,破解“反复复发”风险
“简易—复杂—跨际”分级调处。木央镇建立“村组解简易、镇级调复杂、跨际联合稳”三级机制,2024年成功化解纠纷215起,成功率90.7%;新华镇通过“法律+科技+民俗”组合拳,将20年“边界战争”转化为民族团结示范地。
“调解即普法”源头预防。每起纠纷化解后,综治中心通过案例宣讲、林权证公示等方式,引导群众依法确权。板仑乡新栽的草果林、洞波乡合种的八角树,既是经济增收的“希望林”,更是法治文明的“活教材”。
以民心为秤,铸平安之基
从三代恩怨到跨县纠纷,从历史积案到工程冲突,富宁县综治中心始终将“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用“铁脚板”踏勘争议地、用“婆婆嘴”沟通百家情、用“科技脑”破解陈年账,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如今,富宁的山林间,机器的轰鸣与山歌的悠扬交织,新发的嫩芽与烫金的协议相映,见证着这片土地从“恩怨纠葛”走向“和谐共生”的蜕变之路。
(来源:中共富宁县委政法委员会)
(编辑:董飞 美编:陆军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