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砚山县盘龙乡:党建引领促振兴 莓好生活绘新篇
发布时间:2025-04-10 10:30:14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砚山县盘龙乡依托光筑蓝莓龙头企业创新打造“党建+产业+民生”融合发展模式推进“筑梦家园社区”建设不断提档升级,通过成立党支部凝聚发展合力,将基层党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效能,实现企业群众双增收有保障、壮大集体经济有支撑、生活品质有提升、精神文化有滋养,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幸福之路。
支部建在产业链。成立由企业党员、村“两委”党员、务工群众党员组成的联合党支部,配套党建活动室、“蓝莓工浴”等设施,打造集培训、学习、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红色阵地,构建“支部统筹+企业运营+群众参与”治理体系。通过每月主题党日、党员责任区划分,破解土地流转矛盾、用工调度、流动党员管理等难题,有效确保土地流转稳步推进。
先锋沉到生产线。设立党员示范岗、技术攻坚队,开展“田间课堂”26期,培育本土技术骨干36人。建立党员带头包保片区,“党员联系群众”机制,累计解决群众务工期间家庭急难问题40个。
服务融入生活圈。支部牵头制定《筑梦家园社区建设方案》,统筹推进“儿童托管驿站”、宿舍改造、“一老一小”幸福食堂等民生工程,发动党员志愿者成立“护苗队”“送餐服务队”,让务工群众安心就业、舒心生活。
土地生金稳根基。创新“保底租金+盈利分红”联农带农模式,群众年均获土地流转收益1200元/亩,较传统种植增收3倍。通过支部协调,建立租金动态增长机制,每5年调整幅度不低于8%。村集体以500万元扶持资金入股代建代管项目,企业每年返还100万元集体经济收益,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
家门口就业促增收。开发采摘分拣、冷链物流等岗位,日均吸纳400多人灵活就业,人均月增收5000元左右。针对留守妇女、银发群体定制“弹性工时”岗位,42名特殊群体实现“带娃养老不误工”。三是技能提升强后劲。打造“新农人培训基地”,联合农业科研部门开展蓝莓种植、采摘分拣、冷链物流等培训,培育“土专家”,累计培育20名群众成长为片区管理人员,形成阶梯式人才成长通道。
“一老一小”关爱工程。建成全县首个企业“儿童托管驿站”,提供免费儿童看护、作业辅导服务,惠及务工家庭儿童45名。开办“一老一小”幸福食堂,为“一老一小”提供营养餐补,配套建设响水龙“医共体”定期义诊。
精神家园共建共享。支部主导建设“蓝莓书香”图书架,藏书50册;组建“莓好时光”文艺队,开展丰富多彩文艺汇演、家风故事会等活动60场次。评选“最美莓农”30人,培育文明乡风。
数字赋能智慧治理。开发“莓好生活”APP、“乡亲务工连心桥”微信平台,集成用工报名、技能培训、诉求反馈等功能,实现“指尖上的服务”。建立务工家庭档案数据库,动态跟踪解决用工、住宿、医疗等需求。
组织融合是核心。联合党支部打破领域界限,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为产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利益联结是关键。通过租金保底、就业增收、代建代管、技能提升“四重保障”,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系统治理是根本。将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文化建设同步推进,构建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相统一的幸福共同体。
盘龙乡“筑梦家园社区”的生动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融合发展,就能让乡村振兴既有产业兴旺的“发展温度”,更有幸福生活的“民生厚度”。如今,“党旗红”与“蓝莓蓝”交相辉映,正绘就着党建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新画卷。
(砚山县盘龙彝族乡党委书记:王必新)
(编辑:刘虹 美编:冯鹤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