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砚山县:“一汇总一研判一调度三闭环”实现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
发布时间:2025-04-10 10:49:32
为破解传统化解模式中信息分散、责任不清、处置滞后等难题,砚山县综治中心探索构建“一汇总一研判一调度三闭环”实现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通过数据集成、流程再造、责任压实,实现了矛盾纠纷“源头发现、精准处置、长效稳控”的全链条管理,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
“一汇总”强统筹
依托县综治中心建立“矛盾纠纷数据库”,横向联动公安、司法、信访、民政等部门,纵向贯通县、乡、村三级网格,将全县矛盾纠纷信息统一归集至县综治中心,构建“数据中枢”,整合网格员摸排、群众反映、部门上报、系统监测等渠道信息,实现矛盾纠纷“全量汇总、动态更新、分类入库”,实现信息“一网采集、统一研判、定期调度”,对矛盾纠纷按类型、风险等级精准标注,按照“属地管理、行业负责”原则,对信息进行分流、交办、督办,形成“统一受理—分类派单—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
“一研判”定方向
综治中心每周对“入库”矛盾纠纷信息进行“首诊”,按风险等级初步分类,标注紧急程度,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中、高风险矛盾纠纷进行深度研判,并落实“一案一策”分析制度,溯源矛盾成因,提出化解路径建议,依托“矛盾纠纷数据库”实时监测办理进展,每月根据新线索动态调整风险等级,确保研判结果与实际情况同步。
“一调度”整资源
按照“分层分级,灵活响应”调度模式,综治中心通过周例会、月总结定期调度会议,统筹调配资源,实行线上线下双渠道派单,明确责任单位、承办人和办理时限,对跨部门、跨层级的复杂矛盾,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属地乡镇、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联合攻坚,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多角度分解、系统性调解、一次性化解。
“三闭环”促落实
交办闭环,责任到人,限时销号。县综治中心对入库信息24小时内完成初步研判,按属地或行业属性派发至责任单位,并明确办理时限(普通事项3日办结,复杂事项7日办结),做到责任到人,限时销号。落实“双签收”制度,即责任单位签收任务后,需同步明确具体承办人,形成“责任链”;建立“中高风险”预警机制,对即将超期或重复投诉事项亮灯提醒,通过电话催办、现场督办等方式压实责任,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双反馈”机制,承办人需在办结后向县综治中心和当事人双向反馈结果,确保群众满意度。
化解闭环,多元联动,靶向施策。县综治中心推行“1+4+n”(综治中心+法检公司+多个行管部门)一站式化解模式,集中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整合吸纳五老乡贤、村社能人、行业专家等社会力量参与集中化解,有效解决群众调解纠纷“到处跑”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和化解效率。王某和吏某因一份遗嘱对房产和承包的土地分割问题产生纠纷,四年来共报警6次,乡镇、村社多次组织调解未果,县综治中心通过跨部门会商(司法、农科、国土)形成精准调解方案,及时破解多年积怨,推动矛盾“案结事了”。
稳控闭环,长效跟踪,源头治理。以“三必到、四必访”工作为抓手,对社会稳定风险较高的矛盾纠纷,搭建“调解员-当事人”直联通道,将矛盾化解稳控从“被动回访”转向“主动接访”双向沟通模式,通过事中干预做好当事人心理疏导,帮助缓解其情绪压力,严防极端性案事件的发生。高某和杨某因感情不和离婚但“不离家”,成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一道门进出导致双方常因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在深入了解该矛盾纠纷根源后,通过搭建“直联通道”促成10余次非工作时间沟通,打破“被动回访”局限,有效缓解双方对立情绪,避免了矛盾升级。
通过“一汇总”打破信息孤岛,“一研判一调度”精准施策,“三闭环”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救火式应对”向“防火式治理”转变,深入构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核心引擎,为打造平安和谐砚山提供坚实保障。2025年以来,砚山县综治中心共收集汇总信息线索719条,组织研判会商7次,分流交办矛盾纠纷394条,提级办理3件,线上线下跟踪督办50余次。
(来源:砚山县综治中心)
(编辑:刘虹 美编:冯鹤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