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乡美镇兴丨富宁县谷拉乡:“红色+”创新模式构建民族团结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4-10 15:34:05  

开栏语:

乡镇,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这里有产业升级的蓬勃气象,有文化传承的匠心坚守,有基层治理的智慧创新,更有无数平凡奋斗者的动人身影。阡陌之间,皆是故事。即日起,文山发布策划推出《乡美镇兴》专栏,为大家呈现最鲜活的乡镇脉动、最真实的基层故事,一起见证山乡蝶变,共绘发展新篇!

富宁县谷拉乡作为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之一,拥有厚重的红色历史。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各族人民就并肩作战,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了深厚情谊。这片土地上留存着众多革命遗迹,甘屯红军洞、谷留碉堡、多慢惨案旧址等,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成为谷拉乡开展红色教育、凝聚民族力量的宝贵资源。近年来,谷拉乡积极探索“红色+”创新模式,将红色资源与传承教育、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激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动能,构建起民族团结的新引擎,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红色+传承”,筑牢民族团结思想根基

谷拉乡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民族团结元素,通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系列活动,让红色基因在各族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谷拉中心校定期组织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邀请老红军、老战士或其后代走进校园,为师生讲述革命战争年代各民族并肩作战、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将红色故事、革命先辈的民族团结事迹纳入教师培训和学生教育中,让学生从小树立民族团结意识,让老师筑牢民族团结思想根基。同时,利用本地红色纪念馆、红色历史遗址遗迹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常态化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各族群众前往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重温入党入团誓词等形式,让大家深刻感受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和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截至目前,红色教育基地接待参观学习群众达15000余人次,开展各类教育活动200场次,有效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红色+旅游”,激发民族团结发展活力

谷拉乡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根据国道323沿线打造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红色景点与当地自然风光、民俗文化景点串联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如甘屯红军洞、谷留村、那林河可以打造“红色文化体验+民俗风情感受+自然风光欣赏”的旅游线路,游客在参观红色遗址、了解革命历史的同时,还能体验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鼓励和支持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红色旅游服务,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等方式,增加收入,共享旅游发展成果。河边村和谷拉村的村民们依托红色旅游发展,开办起了农家乐,推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如“谷拉鱼”“红军茶”等,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也让游客在品茗“红军茶”的同时深入了解当地红色故事。

“红色+振兴”,夯实民族团结物质基础

谷拉乡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截至目前,谷拉乡种植甘蔗面积达4000余亩,甘蔗进厂约89000吨,带动群众户均增收2.1万元。道路旁的甘蔗随着微风的吹拂轻轻摇曳,一幅富裕生态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正印证了幸福生活在“蔗里”。同步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投资1023万元建设那林河自然能提水项目,建成后可解决集镇和龙色、峨村等19个村小组3000余人饮水困难。截至目前,全乡共建成公厕95座、实现198个村通村道路646.33千米,硬化率83.54%;202个村村内道路硬化1.8万余米,硬化率85.23%。道路、公厕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群众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让各族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如今的谷拉乡,各民族在“红色+”创新模式引领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未来,谷拉乡将持续深化“红色+”模式,不断探索创新,让红色文化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勇迈进。

(通讯员:李泠锜)

(编辑:刘虹 美编:冯鹤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