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之干·驻村工作队风采丨 王昌甲:驻村筑起幸福社区的“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5-04-11 15:29:27
今天推出《王昌甲:驻村筑起幸福社区的“幸福路”》。
驻村筑起幸福社区的“幸福路”
马关县马白镇南山幸福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王昌甲
2023年1月,我带着如何去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个目标的疑问,来到马关县最大、文山州第二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南山幸福社区,开启我的驻村生活。在驻村中,历经八百余个日夜的摸索、实践、学习,问题的答案已逐步呈现在党旗的飘扬下、社区的蜕变中、群众的笑容里。
“我能为社区这个基层组织做些什么?”从县委组织部刚到社区报到的我,这个问题在脑海里萦绕,千丝万缕,却无头绪。通过查阅社区档案资料、翻阅群众信息表册、走遍社区楼栋小巷,对这个拥有1501户6112人的大型安置社区有了初步了解。自此,我下定决心,依托派出单位优势,把建强社区基层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在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共同努力下,对标先进抓实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结合社区5个小区的实际,把原有社区党支部由2个调整为5个,实现支部建在网格上。同时,抓好社区干部的选育管用,持续深化“领头雁”培养工程,探索实施“优秀楼栋长”“先进社区干部”奖惩制度,逐步把人才“引”进来,让人才“留”下来,使人才“动”起来,推动社区“跑”起来。
“我能为社区的搬迁群众做些什么?”经过一步一阶梯的走进一户又一户搬迁群众家中,发现群众虽然从“大山”到“城里”,但不能及时融入社区生活。我们换位思考:“搬迁群众需要我们做些什么?”走访发现,这里年轻人常年外出务工,在家多为“一老一小”,这里仅老人孩子就有2329人。我想,需要用心用情全面做好这“一老一小”的服务工作,解决在外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我们不断规范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配备齐全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室、物业服务部等功能室,深入优化物业服务收费模式,把物业费用从0.5元/平方米/月降至0.1元/平方米/月,推动“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再提升,整合“教师+社工+志愿者+社区群众+政法干警”等人员力量,打造集老年幸福食堂、老年活动室、少年儿童之家、心理健康辅导室等为一体的“幸福里驿站”,推动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能人志士为搬迁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促进搬迁群众“安下身”,更能“安下心”。
“社区群众来源广、民族多,该怎么协调管理?”社区的搬迁群众,来自全县10个乡镇76个村委会236个村小组,有着壮、苗、傣、彝等7个民族,他们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从山区“破败小院”到城区“焕新高楼”,养鸡鸡不关、养狗狗不拴,生活垃圾乱丢,剩菜剩饭乱倒,毁坏小区绿化种菜等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出现酒后驾驶、酗酒闹事等过激情况。在思考和摸索中,发现要想抓好这里的治理工作,首要是做实基础网格,针对网格劳动力、“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特殊群体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行“居民公约+积分制”管理的模式,定期开展评比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奖惩。其次,是盯好“不放心的人”,由网格员对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突出矛盾双方当事人等重点特殊人群进行排查登记,分级管理。最后,是围绕“不放心的事”,扎实开展基层治理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大管控行动,发挥各楼栋“人熟、事熟、网格熟”的优势,做到“三必到、四必访”。现在的社区,家中有矛盾、邻里有纠纷、周边有情况,都开始习惯到社区及时告知寻求帮助,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真正成为了搬迁群众心中“利民便民万事通”。
“他们搬出来后,远离了土地,该依靠什么保障生活?”这里还有着881户3458人已脱贫户和监测户,脱贫人口比例高达56.58%。结合现有政策、区位优势、家庭情况,我们聚焦具有返贫致贫风险的特殊群体,用活用好转移性收入兜底保障政策,同社区“两委”班子、党员群众代表一起开展半月分析研判,逐户讨论、逐户分析、逐户上报。针对有劳动力、有条件、有意愿的群体,我们对搬迁群众逐一排查登记造册;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群体的特点,举办招聘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招“小”商等方式,引进10家企业2500个就业岗位,让搬迁劳动力有技能、能就业、有收入。我们致力于盘活现有社区集体资源,通过租赁园区厂房、流转周边土地、大棚出租、开办幸福食堂、出租集贸市场、租赁楼栋铺面、创办家政公司等10种方式不断拓宽集体经济来源渠道,用于奖学、助学、幸福食堂餐补、创办家政公司等。
今天的社区有钱办事,群众的生活有保障。我深爱这因搬迁而新生的社区,我喜爱这充满幸福感而洋溢着笑容的群众,我更珍爱这八方力量同我们一起筑成的南山幸福社区“幸福路”。
(来源:云岭先锋网)
(编辑:董飞 美编:冯明兰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