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实践破解孩子“接送难”的现实困境

发布时间:2025-04-14 10:33:54  

当下中国城市,孩子“接送难”已成为横亘在无数家庭面前的现实困境。文山市以创新思维破解这一难题的实践,不仅为解决教育配套服务提供了新方案,更折射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深层逻辑。这场始于校门口的民生改革,其意义已超越单纯的教育服务优化,成为观察中国城市治理转型的典型样本。

为了让公交服务更贴合学生需求,文山市根据城区各中小学校的分布、学生数量以及上下学时间等关键信息,精准规划出18条校园定制公交线路。同时推行学生即时用车模式,开通219条运营线路,为全市农村111所小学和23所中学约6923名学生解决了上下学出行和乘车难题。家长还能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时查看车辆行驶轨迹和预计到达时间,让孩子出行更安心。线路开通后,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明显缓解,家长的接送压力也大大减轻。

文山市通过开通“校园定制公交专线”、推行学生即时用车模式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一方面政府部门发挥了主导作用,统筹规划线路、协调资源、制定政策并加强监督管理,学校在积极配合中,有效促进了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家长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有效破解了孩子“接送难”,为孩子铺就平安上学路,让家长安心、学生舒心。

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治理创新文山市的“校园定制公交专线”实践,展现出现代城市治理的精准化转向。通过前期对城区学校分布、学生数量、上下学时间的系统性调研,18条公交线路的规划既不是经验主义的产物,也非简单的资源堆砌。这种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模式,实现了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以实验小学东校区为例,线路设计巧妙避开拥堵路段,动态调整发车频次,既缓解交通压力又提升服务效能,充分体现了智慧城市应有的治理精度。在更深层次上,这种精准治理模式突破了传统公共服务的“大水漫灌”思维。日均600余人次的运力配置,既避免资源浪费又满足实际需求,展现出精细化管理的优势。这种治理思维的转变,为破解其他城市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当城市治理从粗放走向精准,公共服务就能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多元协同机制的建构与突破文山市实践最值得关注的,是构建起政府主导、多元协同的治理新格局。政府部门统筹规划线路、制定政策,学校负责组织引导和安全教育,家长通过签订协议参与秩序维护,公交企业优化服务,志愿者协助交通疏导,这种“五方联动”机制打破了传统治理中政府单打独斗的困境。特别是219条运营线路覆盖农村111所小学和23所中学,6923名农村学生因此受益,显示出政策设计对教育公平的考量。这种协同机制的价值在于激活了社会治理的“乘数效应”。当派出所民警、教师、家长共同组成“护学岗”,当公交企业根据学校反馈动态优化线路,公共服务的供给就转变为可持续的生态体系。这提示我们,现代城市治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构建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治理共同体。

科技赋能下的安全治理革新在安全保障方面,文山市的实践展现出科技赋能社会治理的典型特征。实时监控设备、信息化平台的运用,将传统安全管理升级为智慧安防体系。这种技术治理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对车辆运行状态的全程监控,更在于构建起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机制。通过数据追踪实现风险预警,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处置效率,这种“技防+人防”的立体化安防体系,为破解公共安全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但技术赋能也带来新的治理命题。当家长可以实时查看车辆轨迹时,如何平衡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当监控设备全覆盖时,怎样避免技术依赖弱化人文关怀?这些问题的存在,提醒我们在拥抱技术的同时,需要保持必要的治理温度,在效率与人性化之间寻求平衡。

城乡服务均等化的破题尝试将875辆即时用车覆盖到农村学校,这个细节折射出更深层的治理智慧。在城乡发展仍不平衡的当下,文山市没有将服务创新局限在城区,而是同步推进农村学生接送服务,这种政策设计的普惠性取向值得肯定。通过签订2202份车主协议、477份校方责任书,既规范了服务标准,又建立起权责明晰的运营体系,为破解农村教育配套难题提供了制度保障。这种实践启示我们,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能停留在口号层面,需要具体的制度设计和资源投入。当城市在享受定制公交便利时,农村学生同样需要获得有尊严的出行服务。文山市的探索证明,通过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城乡服务差距是可以逐步缩小的。

可持续性发展的治理拷问在肯定成效的同时,我们仍需清醒认识创新实践面临的挑战。财政补贴的可持续性、社会参与的持久性、服务质量的稳定性,这些都是需要持续关注的课题。特别是当服务规模扩大后,如何维持运营主体的积极性?在家长新鲜感消退后,怎样保持共治热情?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改革成果能否真正转化为长效机制。构建“政府补贴+适度收费+社会捐助”的多元筹资机制,探索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才能保障治理的可持续性,更重要的是,要将接送服务纳入城市公共交通整体规划,实现从专项治理向系统治理的跃升。

文山市破解“接送难”的实践,本质上是对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次生动诠释。它证明:当治理思维从管理转向服务,当决策模式从经验转向数据,当参与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城市就能焕发新的生机。这种创新实践的价值,不仅在于缓解了家长的焦虑、保障了学生的安全,更在于为治理转型提供了可操作的现实路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每个城市都面临着类似的治理考题。文山经验告诉我们,答案不在宏大的叙事中,而在对民生痛点的真切回应里。当城市治理者学会用绣花功夫解决群众身边事,用系统思维构建治理共同体,用创新勇气突破制度瓶颈,“人民城市”的理念就能真正落地生根。

(李健)

(编辑:周秋 美编:陆军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