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彩地名我来讲——文山地名(二十八)茅坪国门
发布时间:2025-04-15 16:01:54
茅坪国门位于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南面约600米的一缓坡平坝处,坐北朝南,南面为长方形城墙式战争防御工事建筑。残墙长约18米,两端墙厚0.8米。残墙上设有大小不等12个瞭望射击孔。墙体中部设一由北向南通道,长6.5米,宽2.78米,高2.5米。通道顶部用石块垒成弧形,通道南面门头上方有一由三块錾磨的青石块镶拼组成的长方形石刻面,石刻面从左至右横书阴刻“大中华民国”五字,左右两边均刻直行书阴刻小字。茅坪国门整个建筑用青石、石灰、石沙垒筑而成,是当时中越两国边民通关往来的一个主要通道,是通往国外的一道大门,为战争防御工事建筑,当地老百姓俗称“国门”。
茅坪国门(图片由马关县都龙镇人民政府提供)
茅坪这座古老的国门,是西南边关兵家必争之地,是堵截外来进犯者的咽喉要塞。据《马关县志》载:“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日本侵略军在越南南方登陆后,滇军第60军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回师云南布防于滇越铁路以西防御。蒋介石嫡系部队第9集团军由关麟徵率领52、54两军驻防于开广一带。52军下属198师、195师、25师分别驻防文山、西畴、马关、麻栗坡4县,马关县城及坡脚、都龙、八寨各驻1个团,后来又调来‘荣誉师’1个团驻防杨柳井及大栗树等地。马关县的古林箐一带划为60军防区。从1941年至1945年底抗日战争期间,驻防马关的军队虽多次换防,但皆属第9集团军。”
这座非凡的国门,从越南方向看,它仿佛是一把“老式将军锁”,寓有“南疆锁钥”之意。它像铜墙铁壁,坚毅抵御着侵略者各种利器。它曾是中越公使互相交流访问的重要通道之一,并向来犯之敌,警示我国不可侵犯。中越邦交正常化以后,中越两国人民友好往来,边境经济贸易日益活跃,国门又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守望着中越两国人民的交往。
茅坪国门是中越国境边界线的铁证,为确立中越界线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为最终确定中越两国边界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11年8月,被马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文山州民政局)
(编辑:周秋 美编:陆军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