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改革观察丨广南县以改革激发非遗传承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4-16 16:22:29  

开栏语

为全面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集成联动、协同高效,我们开设《改革观察》栏目,旨在对全州各行业各领域改革试点争取、任务落实、自主创新、经验模式进行总结宣传推介,助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山篇章汇聚强大的改革力量。

近年来,广南县以文旅融合发展为目标,全力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活力,在打造非遗传承品牌上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全民参与推动非遗传承“拓广度”改革

采取“1+N”和“四进七融”形式,挑选出具有代表性,且比较适合进入校园开展的28个非遗项目,选派出36位代表性传承人在全县32所中小学校开展每周2期的非遗培训工作。通过观赏、品鉴、自主动手、亲身参与等方式,将《㟖洛壮族民歌》《彝族弦子舞》《壮族刺绣》等非遗项目融入校园兴趣班、课后服务等多层次教学模式,让非遗传承进课堂从小做起,2024年全县开展非遗校园培训2600余次,受众12万人次。依托每年的壮族三月三花街节、苗族花山节、皇姑节、六郎节等传统节日,把日常的传习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展演,让大众了解“非遗进校园”的内容,同时成立小小铜鼓舞队、小小弄娅歪队、小小沙戏班等,于2024年5月获批为省级非遗进校园典型案例。

以点带面推动非遗传承“增力度”改革

对全县传统技艺类工坊的手造产品、经营收入、用工情况等方面进行细致了解和科学评估,将符合标准的申报为非遗工坊,目前共成功申报省级非遗工坊1家,州级非遗工坊3家,县级非遗工坊11家。采取“非遗工坊+传承人”“非遗工坊+合作社”“非遗工坊+企业”等模式,着力打造非遗传承产业链,创新工作方式,将非遗项目与产业衔接挂钩,推出铁皮石斛、壮族刺绣、银饰等系列非遗产品,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增长极。广南县铁皮石斛与西枫斗非遗工坊案例(石斛与西枫斗:岩石之花妆点非遗旅游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成为全国非遗典型案例。

文旅融合推动非遗传承“显深度”改革

举办“自然和文化遗产日”展演展示活动,邀请民间非遗传承队伍现场展示芦笙舞、弄娅歪、纸马舞等非遗项目,现场展示绣品、剪纸、竹编饰品和褡裢粑、五色花糯饭、蒸糕等传统广南美食,设置了“包粽子”等传统民俗活动体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有温度有质感。在广南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推出“句町夜花街”文旅新型消费空间,融合沉浸式演出、非遗体验、美食品鉴、传统民俗、新中式等句町文化元素,打造集参观、体验、研学、展示等为一体非遗体验基地,推动“非遗+旅游”健康发展。结合“非遗+景区”“非遗旅游路线”等带动银饰制作、土布制作、八宝河灯节等非遗项目可持续发展,让民族文化赋予乡村旅游线路文化内涵,为旅游者带来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同时提升乡村旅游档次,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2024年以来广南县共接待各地游客1226万人次。

打造品牌推动非遗传承“拔高度”改革

组织拍摄“广南味道”系列宣传片,展示广南人民日常生活中与美食相关的多重侧面,描绘与感知广南的文化传统、家族观念、生活态度与故土乡情。目前已组织拍摄26期宣传片,其中《菊花鸭》《底圩姑娘茶》《糖裹》等在学习强国、文山文旅等平台发布,点击率超10万次,获得良好反响。借助央视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平台,全方位展示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壮族彝族铜鼓舞,让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看见、被了解、被热爱。组织推荐铁皮石斛草本牙膏、铁皮石斛草本唇膏入选云南省第二届“非遗伴手礼”名单,是文山州目前唯一入选的两个作品。

【来源:州委政研室(改革办)】

(编辑:郭韦 美编:张振飞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