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关爱“一老一小” | 文山州建成村(社区)“家长学校”1025个
发布时间:2025-04-17 15:03:48
从“家门口”到“心坎上”
——文山州办好“家长学校”提升服务关爱“一老一小〞工作
“一老一小”问题牵动着每一个家庭,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近年来,文山州聚焦提升服务关爱“一老一小”问题,把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作为建设高质量家庭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整合资源、探索创新,大力推动“家长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深入开展乡村“家长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切实把家庭教育送到群众“家门口” ,把“家长学校”办到群众“心坎上”。
健全工作体系。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通知》《文山州村(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实施意见》《文山州乡村“家长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指导意见》《文山州村(社区)少年儿童之家和“家长学校”融合建设工作方案》等,推进家庭教育进村(社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网格。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以办好“家长夜校”为抓手,全面推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关爱未成年人工作模式在基层形成合力。
强化阵地建设。充分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妇女之家等阵地,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社区)未成年人关爱服务阵地。目前,全州累计建成村(社区)“家长学校”1025个,实现了全州村(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站(点)全覆盖,不断增强未成年人关爱服务覆盖面、精准度和实效性。
强化队伍建设。整合有威望、能干事、责任心强、家长信任度高的妇联执委、基层党员干部、“五老人员”、片区教师9000名以及1.2万名有爱心、责任心强的家长组建了家长委员会。同时广泛招募“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伍,全州涌现出了“七花妈妈”“石榴花妈妈”“桃源妈妈”等8支“爱心妈妈”队伍,共有志愿者 7.97万名,结对关爱留守儿童8万余名,逐步构建起“巾帼志愿者+社会公益力量”等为一体的协同关爱服务强大队伍。广泛吸纳教育、心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士,组建了9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家庭教育讲师100余名,并适时组织开展履职能力提升培训,为全州广大家庭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注重强化家庭履行监护责任。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重要抓手,组织动员家庭教育协会讲师深入村(社区)“家长学校”普及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分时段、分类别对师生和家长进行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专题辅导。积极组织师生和家长观看“云南省家校共育云课堂”系列公益讲座,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人理念、培育积极健康心态,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子理念和方法,提高家长的科学教子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
注重引导家庭监护职责落实。深化拓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效机制和模式,组织开展“家教润心·成长同行”巡讲、七乡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奋进新征程 共筑家国梦”家风家教主题宣传系列活动500余场次,吸引了全州30万余名家长、学生参加,以家庭为小切口,不断改变家庭教育理念,教育引导家长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推进“千名干警挂万班”普法教育,突出防欺凌、防性侵、防家暴、防诈骗、防极端行为等,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系统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和家长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面对家庭暴力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充分利用州、县(市)教育体育局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开设“家长公开课”专栏,定期刊发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家长关心的热点内容,面向广大家庭宣传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不断提升家长依法教子、科学育儿能力。
注重抓实关心关爱志愿服务。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等节假日,组织“爱心妈妈”开展志愿关怀、暖心陪伴、心理关爱、安全照护、学业辅导等系列关心关爱活动2000余场次,受益儿童10余万人次,帮助孩子实现微心愿28500余个,让孩子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可感可及。同时,依托运动会、节庆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家风家训故事分享、家庭手工制作、亲子活动等,引导家长关注和陪伴孩子的成长,建立亲密亲子关系,传承优秀家庭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2023年以来,全州组织利用“家长学校”阵地组织开展志愿关怀、暖心陪伴、心理关爱、安全照护法治教育、感恩教育、家庭教育、科普宣传、文体活动等关爱服务活动3.2万余场次,40 余万名儿童、家长受益,积极营造了“推门可见”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全州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健康发展。
提升家长法治意识与监护能力。通过法治宣传和教育指导,让家长更加明确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角色,对家庭监护责任的认识更加清晰,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意识显著增强,科学育儿能力得到提高。例如,文山市“益起童行”村(社区)“家长学校”志愿服务活动,以法治教育和实实在在的事例引导家长更好地履行监护职责。截至目前,该市共开展家庭教育服务400余场次,覆盖群体10万余人次,累计咨询个案1000余小时,受益家庭20000余个。其经验和做法被《中国妇女报》《云南日报》等媒体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吸引了更多家长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
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兴趣培养等服务活动,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例如,西畴县的“爱心妈妈”充分利用“家长学校”阵地,在周末和寒暑假为儿童提供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活动191场次,建成“爱心加油站”76个,开展心理健康辅导993次,切实为儿童提供精细高效辅导。
增进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和谐。通过开展各类亲子互动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互动中增进感情,增强了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理解,减少了家庭矛盾,同时让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品德培养和兴趣爱好,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成长,亲子关系得到极大改善。例如,富宁、麻栗坡、西畴等县利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家长和儿童到“家长学校”开展写春联、包饺子、包粽子等亲子传统节日体验活动,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家庭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加强家风教育助力基层治理。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婚育新风宣传普及,并结合身边实际事例,向群众宣传生活中孝老爱亲、勤俭互助的优秀事例,引领广大家庭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涵养好家教,以好家风促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建设。例如,丘北、广南等县用好“家长学校”阵地作用,紧扣“家风、家训、家教”主题,积极弘扬和培育优良文明家风建设,引领广大家庭立家规、晒家训,营造家家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户户重视孩子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记者:龚莉 图片由文山市、广南县提供)
(编辑:周秋 美编:陆军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