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新文山 新实践】精准施策筑牢森林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5-04-18 09:48:09
精准施策筑牢森林安全防线
钱春雷
文山州林草系统贯彻落实省委2025年“10件事”,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及森林和草原防灭火工作要求,将其纳入2025年“十五五”规划任务,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健全工作体制,实现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提升,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通过构建“五纵七横”防火路网、种植百公里生物阻隔带夯实防火根基,组建专业队伍并启用视频监测覆盖八成林区提升应急效能,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压实防火责任,探索生态产业融合模式,筑牢森林安全屏障。
提升防灭火基础建设。建设“双向N出口”1035公里防火路道路网,围绕重点生态区域及防火压力较大地段,实施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通过新建、改造、升级道路,构建“五纵七横”道路骨架,打通林区断头路,使其与现有道路连接并通向国道、省道、乡村公路,形成环形路网,构建“百道带千村”格局。这种“2+N”小回环防火格局,直接防护面积66万余亩,辐射7个县(市)、36个乡镇(街道)及128个行政村。结合卫星地图等科技手段,努力实现半小时灭火圈目标,提升森林资源防灭火能力。推行“防火通道+康养旅游”模式,实现防火与致富双赢。建设百米生物阻隔带,依据森林火险区划等级,结合造林山场地形风貌与火灾发生频次规律,精准确定山脊、林缘、道路等关键部位作为重点设防区域。构建州级主导实施、县乡级督促实施、村组级落地实施的“1+2+2”紧密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森林自身御火能力。构建“防火相通+防治相融”生态格局,建成生物阻隔带113.546公里,种植面积5122.6亩,种植苗木82.22万株。探索“森林防火+油茶产业”绿富双赢模式,采用“5株旱冬瓜+5株油茶+30米间距”交叉搭配种植布局,以点带面推动全域建设,助力“森林四库”建设。
文山市扑火队员在森林防火通道开展日常巡护
提升应急扑火能力。应急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制定《文山州森林草原应急灭火队伍建设方案》,组建8支共546人专业扑火队,依托志愿者、生态护林员等力量组建111支共5059人的后备扑火队,并聘请19315名护林员。明确各队伍及人员职责,定期开展培训与演练,切实提升队伍应急处置能力。科技提升火灾监测水平,启用80套视频监测设备,实现对80%森林面积的覆盖。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实时监测森林火情,为火灾扑救提供及时、精准的信息支持,极大提升火情监测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累计发现并整改销号40余个问题,储备风力灭火机1195台、喷水灭火机123台、油锯421台、对讲机268台、灭火水泵74台。
提升群众防灭火意识。采用丰富多样的线下宣传形式,向群众发放《森林草原防火倡议书》,在关键位置张贴《文山州人民政府2024年森林草原防火命令》。组织开展1425场次防火宣传活动,出动3124人次工作人员、764辆次宣传车辆,发放11.26万册宣传手册,张贴3143份标语,发放3600册安全手册和4.88万份户主通知书,开展364场次培训。依托线上平台,开设防火宣传专栏,推送19.7万余条安全防火知识、发布1000余条(次)高火险预警信息。与县(市)、乡(镇)、村、组四级签订1163份责任清单和13973份《2024年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书》。全州启用385个固定卡点,8个县(市)完成《卡点布设图》和《四定图》的标绘,启动120个防火码,对7041名进山人员进行登记。

应急、公安、林草等多部门联合联动推进防控。
2025年,全州林草原系统将构建“五级网格”防火责任体系,细化“五包联防”机制,通过“七个不厌其烦”深化火源管控、责任落实与科学处置,组建多部门联合防控办公室,运用智能图像识别实现火情精准监测,发布严控火源禁令并明确防火期,以“人防+技防+制度防”三管齐下,筑牢森林防火立体防线,全面提升火灾防控效能。
推行“五级网格”防火机制。推行州包县、县包乡(镇)、乡(镇)包村、村包户、村组干部包山头地块的“五包”联防微网格。全面下沉工作力量,将防火责任细化到每一个人,实现人员、责任、目标、任务全方位落实。针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建立森林草原防火网格管理制度。白天加强巡查巡护、劝导提醒;晚上组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火塘会,采用“7户联防、单户换守”方式,责任区内每日安排1户群众进行全天候义务巡护,每个网格配备专人负责,实现火源管理精细化。建立州、县(市)、乡(镇)、村四级联动机制,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筑牢人民防线。
以“七个不厌其烦”深化部署。组织召开全州森林防火调度会。不厌其烦地开展宣传教育,为森林防火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不厌其烦地落实防控措施,严格执行“5项100%”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加强进山入林人员、车辆的管理和违规用火行为,将火源堵在山下林外。不厌其烦地压实工作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和具体山头地块。不厌其烦地审慎处置火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科学研判,确保安全、快速、有效地扑灭火灾。不厌其烦地规范信息报送,确保信息及时、准确、规范,避免信息倒流。不厌其烦地关注舆论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不厌其烦地推进工作督查,建立健全考评机制,严肃问责。
推动部门联合联动防控。从各级应急局、公安局、林草局、消防救援队、电力公司抽调骨干力量,组建森林和草原防灭火办公室,专职扑火队、消防员、生态护林员坚持全天巡护,坚守岗位。构建指挥调度、信息共享、联防联控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将林草部门的资源监测视频、电力公司输电线路沿线监控视频等各领域视频监控统一接入各应急平台,实现数据深度共享。运用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对视频画面进行实时分析,并精准定位火源位置,第一时间掌握火情动态,迅速开展指挥调度。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信息及时传递。
成立帮扶指导组解决问题。组建2支明察暗访督查组,由林草、应急部门的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处级领导担任副组长。从公安、林草、应急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进驻各县(市),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明察暗访工作。督查组重点关注县(市)、乡(镇)、村三级在森林防灭火工作中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督促相关责任主体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对所有的卫星热点全面复盘分析,严格审核。
发布禁令严控火源与隐患排查。于3月5日发布防火令,从源头上截断火源引入途径。全力开展防火物资储备工作,足量储备灭火器、灭火弹、防护装备等物资。紧盯重点领域,围绕关键环节进行督查。综合运用明察暗访、专项检查、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多种手段,全面、深入排查火灾隐患,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联合印发《文山州2024年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州各级各部门开展森林和草原防灭火宣传工作。
明确森林防火期和防火区。划定每年12月1日至次年6月15日为全州森林防火期,3月1日至4月30日为全州森林高火险期。全州行政区域内林地及其边缘直线50米范围内均为森林防火区,全州8县(市)均为高火险区。在森林防火区内,严格用火规定,高火险期严禁一切用火,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形成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文山州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辑:周秋 美编:陆军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