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康养文山:认识眩晕症中的耳石症
发布时间:2025-04-18 11:02:37
在忙碌的生活中
你是否曾突然感到一阵眩晕
又或者被耳鸣困扰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这很可能是耳朵发出的“求救信号”
4月17日下午,文山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文波、主治医师高起巧,走进文山州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康养文山》访谈节目的直播间,和大家聊一个让人“天旋地转”的话题——眩晕症中的耳石症。
直播中,刘文波首先解释了什么是耳石症。通俗讲,耳石症就是耳朵里面的石头脱落,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专业来说耳石症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易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是最常见的眩晕性疾病,约占眩晕疾病的三分之一。但不是所有的眩晕都是耳石症。
“我们人体的内耳里有两个耳石器球囊和椭圆囊,上面贴附有碳酸钙结晶,因为长得像石头,所以叫耳石。当人体不运动时,碳酸钙结晶脱落至半规管后,半规管依靠内淋巴液的流动推动毛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参与感知头部的变速运动。因此,体位改变时患者就会引起眩晕、恶心等症状。”刘文波解释。
50至60岁的中老年人是耳石症的发病高峰群体,通常40岁以后发作频率增加,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呈上升趋势。耳石症还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激素水平、耳石退化、钙代谢异常、骨质疏松等会诱发耳石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导致内耳小血管供血障碍,也可能诱发耳石症。此外,其他耳科疾病也可能诱发耳石症。
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高起巧进一步介绍,耳石症又称为位置性眩晕,顾名思义与体位改变有关。起卧床、头前倾后仰、翻身、转头等日常动作可诱发耳石症发作。“耳石症发作时,多为突发性的眩晕,也就是视物旋转,患者觉得天旋地转,周围物体在动,但持续时间不长,一般情况不超过1分钟。此外,还可能出现平衡失调感,具体表现是走路不稳、摇晃感,可能触发恶心、呕吐反应。一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不适感,如心慌、胸闷、憋气、出冷汗等。”高起巧说。
高起巧特别提醒,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可能导致颈部肌肉紧张,这种姿势会增加耳石症的风险。另外,浏览手机时,可能会频繁地转动头部或改变头部的位置,这些动作可能会干扰耳石的正常功能,诱发或加重耳石症的症状。
直播中,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文波教给大家一个在家可以自测的方法。耳石症的自测需要记住3个字:短、动、床。短就是发作的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1分钟,但一天之内可能多次发作。动就是发作与头部体位的变化紧密相关,如转头、仰头、低头等动作,都可能引发症状,而保持平躺或坐立不动时,则不会发作。床就是发作常常与卧床有关,起床、躺下、或在床上向左、向右侧卧时容易出现。
“耳石症主要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但是当患者的头晕、恶心、呕吐症状较重时,可通过药物缓解症状,其次耳石症复位治疗后,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残余症状,比如走路飘浮感或头晕,可辅助药物治疗,另外,药物可以帮助改善内耳血液供应,控制复发。”刘文波说。
“耳石症复位后,一部分患者需要再次复位,一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残余症状,比如头晕沉感,走路飘浮感等,这类患者我们需要复诊,需要再次检查耳石是否复位成功,还是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不同的处理,再次复位或者前庭康复治疗。”高起巧进一步解释。
研究表明,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能够降低耳石症的复发率,特别是在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患者中,补钙的效果更为显著。“虽然补钙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患者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治疗,不可私自盲目用药。”高起巧说。
(记者:廖志文)
(编辑:周秋 美编:陆军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