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新文山 新实践】广南县:深化六郎城发展经验 打造旅居云南“文山样板”
发布时间:2025-04-21 10:12:29
广南县:深化六郎城发展经验 打造旅居云南“文山样板”
中共广南县委
近年来,广南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的嘱托,聚焦“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立足杨柳井乡六郎城村地理和资源优势,成功塑造旅居云南新品牌,并不断总结推广六郎城发展经验,推动旅居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力促全县旅居发展迈上新台阶,打造旅居云南“文山样板”。
依托广南县杨柳井乡宝月关行政村六郎城村资源优势,引进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盘活山林土地、闲置房屋等资源,打造集石斛“组培种植、加工销售、康养旅居”三产融合发展的旅居新品牌。
做强一产,推动石斛种植从传统粗放到绿色有机。探索构建“党支部+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1200余亩林地流转给凌垭公司建设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建成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420亩,年产组培苗120万瓶,育种苗2400万丛,年产石斛鲜花、鲜条30余吨。获ISO9001质量认证和知识产权体系双认证,2023年铁皮石斛系列产品被列入国家药食同源产品目录,实现石斛种植收入600万元。
增值二产,推动石斛产品从粗制加工到精深智造。打造“中华仙草·广南石斛”品牌,与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广泛合作,建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铁皮石斛研究基地,建设产学研教学大楼,研发推出石斛健康养生食品、护肤品等50余种产品,注册20余个系列商标,生产石斛牙膏、石斛面膜、石斛面霜等日化品,实现石斛生产销售收入1600万元。
提升三产,推动石斛观光从基地游览到旅居康养。依托环村森林资源建设万米石斛观光长廊;盘活16栋闲置房屋,打造精品民宿、森林星空屋,建成“贡斛院”游客接待中心;开发石斛啤酒、石斛鸡等20余种养生美食,推出亲民石斛宴;布局丛林穿越、滑道、荡桥等游乐项目。持续开展六郎节等主题节庆活动,参与人数达110万人次,接待省内外游客48万人次,通过发展观光旅游、康养旅居等实现收入1800万元。
“五金”增收,实现石斛旅居从资源沉睡到三方共赢。探索公司务工“领薪金”、资产盘活“得租金”、生产经营“挣现金”、联动发展“获奖金”、资金入股“分股金”的“五金”增收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打造旅居新业态实现村集体、企业和村民三方共赢。截至目前,带动村内69名群众稳定就业,月人均工资4000元以上;带动村内42户群众发展餐饮、民宿等业态,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通过村企合作联动,企业每年拿出门票总收入的3%作为奖金,2024年共奖励18万元。村内90户群众自发筹集资金共计1200万元入股公司成为股东,2024年获得分红资金120万元,户均增收1.3万元。2024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33.35万元。
广南县六郎城仙草秘境
立足六郎城石斛康养小镇优势,持续推进旅居产品、模式、业态创新和服务创优,不断提升石斛康养旅居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塑造旅居云南升级版。
丰富拓展旅居业态。进一步盘活村内闲置资产资源,引培艾灸馆、精品民宿等一批经营主体,开发六郎城夜游经济、庭院小憩经济、民宿酒店、中医药康养等项目,创作“郎城秘境 ‘宋’您回朝”大型实景演出及非遗文艺精品,不断丰富“铁皮石斛+”康养旅居发展新业态,打造“可观、可玩、可食、可学、可购、可养”康养旅居全产业链。
优化产品与服务质量。优化旅居产品,持续丰富“铁皮石斛+”康养旅居产品,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定期组织民宿、餐饮、服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培养一批熟悉石斛知识、康养服务的专业人才,为游客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对石斛产品生产、民宿经营、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游客获得高质量的体验。
强化联农带农机制。推广运用六郎城“五金”增收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以“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理念,采取“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鼓励村集体通过流转闲置房屋等资产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发挥闲置资产的最大作用,实现企业、农民、村集体“三赢”目标。力争2025年实现接待人数55万人,实现游客旅游花费4000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
提高石斛康养知名度。强化多元渠道营销,综合运用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短视频平台等线上渠道,发布六郎城石斛康养旅居的特色内容,吸引潜在游客关注。定期创新举办石斛文化节、康养论坛等主题活动吸引媒体报道,提升品牌专业性和影响力。利用线下旅游展会、推介会等场合加强推广,强化与健康养生类媒体、博主等新媒体的多元合作,不断扩大品牌传播范围。
依托六郎城旅居产业发展经验,向全县具有特色资源的村寨进行全面推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构筑旅居云南新高地。
全局谋划,重点突破。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大景区+旅居”建设理念,把旅居产业发展纳入广南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六郎城成功经验为标杆,示范带动全县具备打造旅居村的特色村寨全面发展旅居产业,并结合A级景区景点建设布局旅居业态,构建集观光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度假、体育竞技、高品质酒店、精品民宿、半山酒店等要素为一体的全域旅游大格局。目前,结合资源、交通等条件,以及游客关注度和成熟度分析,全县具备打造旅居村的特色村寨共35个。
融合发展,优化体系。依托长冲村梨、牙龙八宝米、那秧姑娘茶等本地特色资源,创新复制六郎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经验,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同时,推动旅游与教育、健康等业态融合,分类型、分层级、分领域、分市场、分需求、分客群优化旅居全县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等新业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居产品。
强化保障,数智赋能。坚持全县一盘棋,整体策划、统一营销、精准推送,全面开展宣传营销,逐步扩大乡村旅居产品影响力,通过数智赋能,搭建“旅居产业孵化器”,支持数字游民社区、旅居电商平台等新业态,把康养旅居打造成为文山旅游发展的引爆点,推动广南旅游火起来、热起来,争做全省旅游转型升级的新坐标、新名片。
完善机制,共享利益。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建立“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盘活房屋、宅基地、耕地、林地等资源,千方百计挖掘财产性收入增长点,明确企业、合作社、村民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村民以资产或资金入股分红、促进就业、推动消费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推动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为旅居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来源:中共广南县委)
(编辑:陶晶晶 美编:冯明兰 二审: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