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绘就生态文明建设新蓝图——文山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4-22 09:30:29  

西畴县长箐村中低产田改造后种上连片烤烟。【吕德仁 摄】

近年来,我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和耕地保护工作,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全面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规划体系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空间保障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国土空间规划是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空间保障。2023年,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绘就的崭新蓝图,为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我州加速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了州、县(市)级国土空间规划重大专题研究,建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州和8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获批准实施。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镇单元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有效推进。

积极推动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与州委组织部共同动员全州公职人员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对家乡的了解,为村庄规划出谋划策。全州完成应编尽编村庄规划883个,完成率、审批率、备案率均为100%。

积极开展生态红线评估调整,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评估调整工作,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得到有效保护。全州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7816.3平方千米,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4.88%。

文山市坝心乡地质灾害搬迁点半坡村。【记者熊明刚 摄】


加强修复与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我州积极探索了耕地“下山”、林地“上山”模式,在耕地“下山”林地“上山”路径上,选定并编制上报了《文山市薄竹、平坝2个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试点)》,争取将文山市作为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先行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山上”换“山下”的省级试点。

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完成全国历史遗留矿山调查核实工作,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稳步推进生态修复工作。2022年争取上级资金2120万元,实施废弃、政策性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全州累计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1.41亿元,完成治理面积721.45公顷。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落实矿业权联勘联审依法审批和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等制度,清退全州矿山企业保证金2.07亿元,清退完成率100%,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加强对矿山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促进了矿产资源的绿色开发利用。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着力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认真推行典型引路,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推送的《西畴县石漠化综合治理(从嶙峋石漠到丰美绿洲的美丽蝶变——西畴县“两山”创建典型材料)》案例被列为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文山州“多规合一”勾勒美丽乡村助推“庭院经济”发展》案例被列为云南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并在全省推广。

推进综合防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质环境保障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要从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才能为人民群众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贡献自然资源系统部门的力量。

防灾减灾成效显著,落实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值班值守等制度,对全州在册的123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监测人员1571名,实现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实时监测和有效预警。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开展专业型监测12处、普适型监测316处,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精准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组织实施搬迁避让补助项目261个,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合理安置”的原则,对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群众进行搬迁避让。项目完工后,可保障9759户42338人和7.542亿元财产安全。

精准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投入中央、省、州地质灾害防治资金3.56亿元,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157个。项目完工后,可保障59656人和2.16亿元财产安全。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广南县八宝镇三腊瀑布。【黄勇士 摄】

土地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要素之一。近年来,我州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合理安排土地供应,集中有限的土地要素资源保障重点项目。自2016年以来,为全州建设项目保障用地11.67万亩,有力支持了相关工程建设项目、“能通全通”“互联互通”等一批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土地要素保障。

自2017年实施增减挂钩项目以来,全州累计完成农村零星建筑用地拆旧复垦面积33907亩。保障集中安置点157个,项目用地4383亩,为农村人口集中安置提供了土地支持。节约指标通过跨省调剂和省内交易,交易额达21亿元,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制定“一地一策”方案,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排查和梳理,分类、有序、稳步处置。2024年度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08万亩,处置率62.32%;完成闲置土地处置2935亩,处置率49.37%。

(记者:熊启鑫)

(编辑:陶晶晶 美编:冯明兰 二审: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