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保兴帅:七十公里的志愿坚守,用青春耕耘西部热土
发布时间:2025-04-22 09:48:22
近年来,一批批青年勇担使命,投身西部建设,在文山大地书写着青春的华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他们是不惧风浪的奋斗者。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推出《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系列报道,陆续为大家带来他们的故事。
今天讲述的是《保兴帅:七十公里的志愿坚守,用青春耕耘西部热土》。
我叫保兴帅,毕业于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是一名正在岗位上奋战的西部志愿者,现在服务于广南县曙光乡人民政府,任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虽说我工作的地方,离家不过七十公里,没有那种从平原跨越千山万水奔赴高原的壮美征程,但志愿服务西部的伟大精神,早已深深扎根在我的心底。
犹记得初到广南县曙光乡时,陌生的环境,再加上对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深深担忧,让我的内心满是忐忑。然而当我站在单位门口,抬眼望见那高悬的国徽时,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那一刻,我在心底暗暗发誓,要努力成为一名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仆”,要在曙光乡这片土地上,镌刻下独属于我自己的青春印记。
工作初期,我被安排在党政办公室,主要负责材料收集分类以及撰写信息的工作。这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给初出茅庐的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幸运的是,领导和同事们给予了我热心的帮助,在他们的支持与鼓励下,我如同归巢的鸟儿,迅速融入了这个温暖的“群体”。当我意识到自己在计算机操作、公文格式等方面存在不足时,便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我还积极踊跃地参与志愿者交流活动,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其他志愿者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经验,在相互学习中携手进步。
初入基层,我便一头扎进了耕地流出恢复整改工作当中。“图斑整改”这个对我来说完全陌生的词汇,以及第一次做群众工作的全新体验,让我一时间应接不暇。那段日子里,懵懂与忙碌交织,欣喜与劳累并存。白天,我和同事们穿梭于田间地头,深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夜晚,又在办公室里加班加点,处理各项业务。面对着一块块需要核实、整改、举证的问题图斑,我们不辞辛劳地走村串户。每到一处,都耐心地向群众讲述耕地整改工作对于国家粮食安全、乡村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动员大家自觉地投身到耕地保护行动中来,坚决守护住耕地这条红线。
当整改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我和同事们不畏艰难,毅然爬山下田,踏入那荒草丛生、崎岖不平的土地。我们手持镰刀、抓耙、除草机、油锯等工具,齐心协力清理着图斑区域内的树木、杂草和杂物。镰刀在我手中有力地挥舞着,每一下割去的是荒芜,留下的却是对土地复耕满满的希望;锄头一起一落,翻动的是泥土,更是我们对未来土地上丰收景象的殷切期盼。每当遇到还在正常生产的土地时,我们都会满心欢喜,因为无须再进行复耕复垦工作,只需直接开展整改“举证”工作。此时,我们会熟练地打开“云耕保”App,校对卫星方向、精准定位、拍摄照片、录制视频、详细描述耕地现状……一系列流程操作下来,才算是完成了举证工作。在进行耕地流出整改工作的这两个月里,我收获满满,也让我更加切实地领悟到了乡村振兴任务的艰巨与繁重。
根据工作安排,之后我被调配至综合行政执法队,主要负责办公室材料整理以及辅助安全生产工作。这于我而言,是一段既充满了未知挑战,又满载着无限希望的青春热血旅程。在这里,我时常穿梭于街头巷尾、网格村落之间,化身为普法宣传、安全教育的“宣传员”。我将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知识,如同播撒种子一般,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志愿者马甲的那一抹绿色,成为了我青春岁月中最亮丽、最独特的颜色,在每一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熠熠生辉。
在服务期间,我常常前往集镇,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食品、消防、交通安全检查工作,确保群众在舌尖上、生产生活中的安全得以保障。我还参与到安全教育宣传视频的拍摄工作当中,走进农户的家里,耐心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我时刻关注着自然灾害的情况,及时收集上报自然灾害导致的群众受灾详细情况,只为确保群众因灾所遇到的困难能够得到相应的救助补贴。
这两年,我深刻地体悟到,志愿服务早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行动,更是一种深沉的责任,是一份传递爱与希望的神圣使命。
西部计划宛如一座知识与成长的宝库,给予了我众多宝贵的学习与成长机会。在这不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我的政治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水平、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沟通交流能力,都如同雨后春笋般,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锻炼。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在未来的漫漫人生道路上,我将持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我坚信,路虽遥远,但只要坚定前行,就必将抵达;事虽艰难,但只要勇敢去做,就必定能成功!
(来源:共青团文山州委)
(编辑:陶晶晶 美编:冯明兰 二审: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