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康养文山:这些胆囊的常见诊疗知识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5-04-25 09:38:25
我们身体里有一个小小的器官
那就是胆囊
胆囊常给我们的健康制造一些麻烦
比如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
那么我们要怎样保护好胆囊呢?
专家来告诉你
4月24日下午,文山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佳佳、主治医师普成华,走进文山州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康养文山》访谈节目的直播间,就胆囊的常见诊疗知识跟大家聊一聊。
直播中,文山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佳佳首先介绍了胆囊的功能。胆囊是人体的一个消化器官,其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即浓缩储存胆汁、排出胆汁及分泌功能,其中分泌功能是指胆囊黏膜每天分泌约20ml黏液性物质,有润滑和保护胆囊黏膜的作用。
得了胆囊息肉,没有积极治疗,会不会恶化?李佳佳举例说:“有一位患者,腹部B超检查发现有胆囊息肉,而且息肉直径大于1cm,但这位患者没到我们肝胆外科门诊就诊,只是向周围的非肝胆外科专业的医生咨询需不需要处理,当时那位医生建议不用手术,复查就行。该患者过后没当回事,也没定期复查,3年以后,患者出现腹痛了才来医院就诊,腹部B超提示胆囊癌,而且已经扩散转移,是晚期,无特效治疗药物,错失了合适的治疗时间。”
对于胆囊息肉,文山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普成华表示,胆囊息肉在临床工作中很常见,并不是严重的病。“如果得了胆囊息肉,我们不必害怕,及时到医院肝胆外科门诊就诊即可。腹部B超是诊断胆囊息肉最经济实惠且准确率较高的一项检查,通过B超,我们可以了解胆囊息肉的大小、性质。”
李佳佳表示,目前我国的专家共识认为,对于直径大于1cm的胆囊息肉,无论是哪种类型息肉,均建议做胆囊切除术,不建议保守治疗。
“胆囊切除以后,可能会对我们的消化功能有一定影响,毕竟胆囊切除以后,胆汁不经过浓缩了,稀释的胆汁直接由肝脏产生以后经胆总管排入到肠道。当我们进食一些高脂类及难消化食物时,就会出现腹泻的情况。可以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和调整来改善腹泻的症状,完全回归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李佳佳说。
对于胆囊结石,李佳佳解释,胆囊结石是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和磷脂浓度比例及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均导致结石的生成,好比海水蒸发后析出的盐粒。
“胆囊结石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胆绞痛,通常是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发生,胆绞痛的疼痛非常激烈,患者常常会呻吟不止、大汗淋漓;有的会有上腹部隐痛,多数患者在进食过多、油腻食物、工作状态紧张或者休息不好的时候出现,并且有上腹部饱胀不适等症状,常被误诊为胃病。大约70%的胆囊结石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都是体检的时候发现的,这个病很常见,主要和饮食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作息等方面有关。”李佳佳进一步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判断自己是否有胆囊结石,办法就是每年定期体检,做腹部B超检查,这是早期发现胆囊结石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专家共识认为,对于胆囊结石,无论有无症状,均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术。”普成华说,针对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良性疾病,我们首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这种微创手术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加速了患者的康复,做完手术,有些患者当天麻醉醒后就可以下床活动了。
“术后饮食需要特别注意,术后一周推荐低脂饮食、半流质、软食,比如米汤、稀粥、蒸蛋羹、煮熟的胡萝卜等,忌牛奶、豆浆等易胀气食物。术后二到四周,逐步增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软饭、馒头、清蒸鱼、鸡胸肉、虾仁、西兰花、冬瓜等。术后1个月,回归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控脂。”李佳佳说。
(记者:廖志文 实习:李香)
(编辑:陶晶晶 美编:冯明兰 二审: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