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学院 “学子边疆行”走进富宁:青春在边疆的脉络上生长
发布时间:2025-04-29 10:03:54
文网讯 4月25日至26日,文山学院组织师生赴富宁县开展第三期“学子边疆行・同心铸国魂・共筑中国梦”主题研学活动。这场沉浸式的边疆实践之旅,让学子在触摸边疆肌理的过程中,深切感知祖国边疆的壮丽底色。
此次研学的首站,师生们来到了富宁革命纪念馆。富宁县是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承载着丰富的红色历史记忆。纪念馆内,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张张珍贵照片,生动再现了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辉岁月。革命先辈用过的背包、笔、军装等,以及泛黄的文件资料,虽静默无声,却仿佛在诉说那段烽火连天的故事。同学们驻足观看,仿佛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用血肉之躯铸就的革命精神。
“这些斑驳的武器,泛黄的信件和珍贵的老照片,无声诉说着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展板上的历史脉络更是让人震撼。”文山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温灿感慨道。
随后,师生一行抵达位于富宁县里达集镇龙泉街的“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革命遗址。这里曾是朱家壁司令员率部休整、誓师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展品,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我感受到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革命先辈他们真实的一个流血与斗争的场景。”文山学院2022级历史学专业学生李智强说。
瓦蚌村,壮语意为“花朵盛开的地方”。这个藏在群山环抱中的壮族村寨,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瓦蚌村找到了“生态休闲旅游康养”的发展定位,成功实现了从“穷乱差”到生态旅游明星村的华丽转身。
在瓦蚌村,同学们漫步于木栈道,参观了太空舱民宿,深入了解当地“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他们纷纷赞叹道:“这个村子真是太美了!‘后花园餐厅’不仅扮靓了村子,还为群众增加了收入,真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夜幕降临时,篝火晚会更是将此次研学活动推向了高潮。壮族村民与同学们手拉手围炉而舞,欢声笑语在夜空中回荡。
在“村长课堂”上,同学们观看了《上寨边境幸福村》专题片,聆听了村小组长廖世兵讲述上寨村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贫穷落后,到如今的村集体经济上千万,上寨村的变化令人惊叹。
曾经的上寨村土地荒芜、交通闭塞,是个实打实的“穷沟沟”。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林间药材蓬勃生长,村里酒店、饭店、游乐场等设施齐全,蜕变成为“边民富、边关美、边防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上寨村不像传统印象里的农村,它发展得太好了!现在村里的环境很美丽,生活设施样样齐全,简直就是理想中的幸福家园!” 文山学院越南语专业学生吴长霞说。
车行至山腰,寓意着“雄狮镇南疆,将士守边关”的两头狮子巍然矗立在苍松翠柏间。师生们拾级而上,一路聆听讲解员生动的讲述。
狮子山不仅是中越边境的地理制高点,还是富宁县南疆红领巾辅导站。在这里,师生党员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举行了佩戴红领巾仪式。当地少数民族少先队员满怀敬意地为师生们系上了鲜艳的红领巾,让红色精神在边境一线的山风中静静传递。
随后,同学们参观了田蓬口岸,了解了口岸建设、通关流程、物流运输、贸易往来等情况。作为国家一类口岸,田蓬口岸在促进地方对外贸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投身边疆建设作好准备。
此次研学的最后一站,同学们走进了云南富宁产业园区。这座滇东南重要的产业承接平台,正以绿色铝精深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跨境物流为主导方向,全力构建“产业集聚、链群协同”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园区,同学们观看了专题片、聆听了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并跟随工作人员走进了生产一线。
在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从这里生产出来的铝将运往全国各地,经过精密加工后转化为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所需的高附加值型材产品。同学们亲眼见证了液态金属在科技力量下的神奇蜕变,纷纷为“边疆制造”的精度与速度发出惊叹。
此次“学子边疆行”研学活动,不仅让文山学院的师生们深刻感受到祖国边疆的壮丽与艰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了红色革命精神、乡村振兴经验以及边疆产业发展的新知识。师生们纷纷表示,要将此次研学活动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建设边疆、发展边疆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此次边疆行,让我看到了边疆地区不仅仅是一个红色基因的传承地,更是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的实践场所。”文山学院2022级历史学专业学生李智强说道,“作为一名边疆学子,我们更应该知边疆、爱边疆、建设边疆,让青春在边疆的脉络上生长。”
(记者:肖琦 富宁融媒:钱林 文山学院2022新闻学学生:祁梦玲)
(编辑:周秋 美编:陆军二审:关韦伟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