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一块田,既产米,又产虾!
发布时间:2025-04-29 17:04:03
近年来,砚山因地制宜,探索推广“水稻+”绿色种养模式,让稻田焕发新生机,更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鱼双赢”,农田效益倍增。截至目前,全县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约12000亩。
走进江那镇俩勒村秀源家庭农场的龙虾养殖基地,连片的稻田与虾塘交错分布,工人们正在忙着捕捞一只只肥大的小龙虾。秀源家庭农场目前共养殖小龙虾598亩,农场创办人卢代学曾经是建档立卡户,自己虽然有养殖小龙虾的想法,但由于缺少经验和技术,一开始的养殖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在砚山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的支持下,卢代学到各地参观学习稻田综合养殖技术,接受了先进养殖理念,开展金元鲤、小龙虾稻田综合养殖,实现了稻虾种养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秀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卢代学告诉记者:“我学养小龙虾已经九年了,刚开始还是有一点难,到第二年养成功以后一年比一年好,每年扩大一点规模,如今养殖面积已经有500多亩了。”
稻田为虾苗提供天然庇护所,小龙虾排泄物又成为水稻的有机肥,全程绿色安全。这种“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循环模式高效、绿色,基地每亩可产100余斤小龙虾,亩产值达3000元左右,迅速成为周边养殖户的“取经地”。卢代学翻开账本:“过去一年,基地产值达100余万元,最多的时候成品虾可以卖到两千斤,价钱在正月卖五十多元,到二月卖六十多元,最贵的时候可以卖七十元,每天都有几个老板轮着来收购。”
小龙虾开捕阶段每天捕获量达400公斤。由于稻田养虾个头大、成色好,吸引了一批批客商来收购,主要销往苏州、杭州、湖南、广州等地。收购商曾立军来自湖南长沙,到砚山一段时间了,他告诉记者,这边的虾品质特别好,特别是早期,越早品质越好,个头大,发往江浙沪和广东地区都是可以的。
据了解,“稻虾共生”是一种种养双赢的立体循环模式,能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渔综合种养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与池塘养殖相比,饵料系数减少30%以上,有效助力粮食稳产、农民增收,真正做到"既出生态米,又产稻香虾"。
“我们就是强化技术,带着养殖户到外地学习考察,通过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标准。今年价格好,虾效益也比较好,达到了示范稻田综合种养‘一水两用’的目的,既保了粮,又有虾的产值。下一步,我们准备在示范基地继续搞澳洲龙虾养殖。”砚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梁昌俊说道。
(砚山县融媒记者:吴继香 供图:吴焕霞)
(编辑:陶晶晶 美编:冯蕾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