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筑牢种业“芯片”防线,守护粮食安全根基
发布时间:2025-04-30 15:55:00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在粮食安全这盘大棋上,种子无疑是关键落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芯片’,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种源可控,中国人的“饭碗”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当下,正值春耕备耕的黄金时期,种子市场上各类种子资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一些产量不高、抗病性欠佳、品质不尽人意的种子也流入市场,“假种”问题时有发生,导致老百姓“春种一亩田,出苗三小颗”“春种一大框,秋收一小摞”,甚至“颗粒无收”,不仅一年的辛勤劳作付诸东流,家庭生计也因此受到影响。
抓实种子安全,行业监管是首要关卡。通过多部门整合信息与资源,协同合作、联合执法,对种子市场展开全方位、地毯式的排查。从街边的种子经营门店,到大型的种子生产企业,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角落,对制售假劣种子、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秉持“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如此一来,市场秩序才能得到有力维护,为农户层层筛选出合格可靠的种子,守护住农业生产的“第一粒扣子”。
夯实种业根基,是种子安全的基础支撑。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独特的种质资源,它们是种业创新取之不尽的宝库。要深入挖掘本地特色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为种业创新提供丰富素材。加大对本土种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其自主研发和市场竞争能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种业品牌。同时,完善种业基础设施建设,从种子科研、生产、加工到销售,形成一条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提升种业整体发展水平。
科技是种业发展的核心动能。加大种业科研投入是提升种子质量的重中之重,只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购置先进的科研设备,开展种源关键技术攻关。借助现代生物技术的强大力量,才能培育出更多高产、抗病、优质的新品种,显著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与此同时,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也不可或缺。要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田间指导等方式,让农户深入了解科学种植方法,学会如何根据不同的种子特性进行合理密植、精准施肥、科学灌溉,从而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实现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让每一寸土地都产出更多的粮食。
筑牢安全防线是种子安全的根本保障。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完善种业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让监管执法工作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的操作准则,确保监管过程公正、公平、公开。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种子质量检测能力建设,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对种子质量进行严格、细致的把关,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此外,建立健全种子追溯体系至关重要,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每一粒种子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编码”,实现种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一旦发现问题种子,能够迅速启动召回程序,及时处理,最大程度地降低农户的损失,切实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
“农,天下之大本也。”种子安全是农业的根本所在,是粮食安全的根基命脉。只有通过抓牢行业监管、夯实种业根基、强化科技支撑、筑牢安全防线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全方位提升种业发展水平,为“国粮”配上自主可控的“国芯”,才能让广袤的田野持续孕育希望,为国家粮食安全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屏障。
(沈广站 曹志腾)
(编辑:陶晶晶 美编:陆军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